第133部分 (第1/4页)

其实他们早就有这个技术,但无奈拖拉机的拉力有限,车斗每增加一米,所能载的货物就多一些,也就是说,哪怕是二十米的车厢也能造出来,就是目前的拖拉机不能拉动满载货物的车厢。

但是这一次,因为铁轨必须要保证它的质量,如果两头空出来太多的话,长途的运输,怕是会让铁轨发生一定的变形。虽然偶尔有一点变形不要紧,可万事没有万一,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拖拉机厂一边研制更大功率的拖拉机,一边制造全新的十米长车斗,未来国内将会需要大量的这种车辆,无论是运输钢轨还是枕木,都少不了这种车辆的帮忙,单靠人力的话,一条铁路一年也建不起来。

但是现在,根据各方的实地勘探最终总结出的结果,却让许多人都卯足了力气,想要尽快的让铁路通车。

根据多方工程师给出的一个时间限制,只要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材料,那么在所有路基平整工作完成之后,最快半年,最晚一年内将会通车。

在华夏,什么东西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人和资源。甚至可以说。只要那些工程师的人数足够用。中华帝国的百姓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说,只要工程师能忙活过来,那么一次性铺设十公里的铁路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再装一根走人。”负责指挥的人员查了下记录的数据,然后又对比了一下车斗内的铁轨数量,对着身后准备好的工人吆喝道。

一根铁轨长12。5米,重0。625吨,平均每米重一百斤,经过改装后的车能够装载二十吨重的货物。但是拖拉机拉起来就太吃力了,而且也很费油,跑的还很慢,同时对车也有影响。所以,经过测试出来的数据,每一辆车的装载量为十五根铁轨,总重9。375吨。

这样的话拖拉机可以保证每天理论行驶720公里,因为道路情况,在加上补油等一系列的时间浪费,以及夜晚车速缓慢等因素。所以一天只能行进500公里左右。即便如此,放在现在也是很快的速度。在考虑到各个地区的道路情况不同等因素,像山西,从山东到山西的话,基本上一个礼拜就可以跑一个来回。

去的时候拉铁轨,回来的时候则拉着上好的焦炭,用来炼钢等一系列的工业生产。所以,正常情况下,十天一个来回,一辆车分别拉过去十五根铁轨,拉回来十吨左右的焦炭。每一辆车更是配备了四名司机,其中三十辆车为一组,配备一个四人维修小组。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力生产,目前已经有十个小组开始投入了正式的工作当中,他们的任务是全力往河南运送钢轨,至于枕木和道渣,则在当地就近制作。从山东到河南,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基本上一天就能跑到,第二天就能返回来。所以现在河南那边已经积累了不少的铁轨。

再加上河南东部多平原,铁路的修建也要容易的更多一些。山东至河南这一段铁路,将会是未来工作的重心。因为一旦这条铁路修通了之后,那么更多的资源就可以通过火车,快速的运送到中原地区,然后再由那里进行二次转运。

这中间虽然没有相差多少,即便是拖拉机的话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可若是火车的话,一天足够跑一个来回了,这将大大的节约时间。而且铁路存在的意义还远非如此,无论是部队,又或者民用,都将大大的提升国家的流动力。

人口流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将会得到大量的刺激,使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火车的运输价格要比汽车低很多,速度也很快,载运量还要多的多。

至于机车,这个张野已经与美国的工厂达成了协议,由中华帝国出钱出人,美国工厂负责出技术,在中华帝国山东境内建造一座机车厂,同时,每制造成功一台机车,并且交接使用之后,中华帝国将支付给美国工厂五千美金的专利费。

虽然让他们在美国制造能赚得更多,但是有一点,造好之后怎么运过来?一台机车的重量很大,如果没有轨道的话,很难将其搬动,现铺铁轨代价太高,且不划算。再者,现铺铁轨又能怎么着?难不成还把铁轨从美国一直铺到中华帝国不成?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美国人不合作的话,张野会毫不犹豫的去找德国人,而德国人肯定会愿意合作的。所以,张野有的选,而美国却没得选。

“报告长官,铁轨装载完毕,请求发车。”车队队长走到厂房不远处的办公室内,将装车单递给了办公室内的负责人。

现在的车队全都是建设兵团的成员,而现在的建设兵团也不比以前了,伤员什么的都分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