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1/4页)

到最佳出动率。如此一来,仅有护卫舰上的12直升机、巡洋舰与驱逐舰上地6架反潜直升机、以及接受补给的航母上的反潜直升机可以执行反潜任务。18直升机肯定无法确保3艘航母的安全,必须增派更多的反潜力量。

当天下午,华剑锋亲自联系了岸基航空兵,要求尽可能增派反潜巡逻机。

岸基航空兵没有丝毫保留,将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36架远程反潜巡逻机分成3个批次,轮番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反潜掩护。

即便如此,反潜兵力仍然显得非常单薄。

剩下地,只有潜伏在海面下的潜艇了。

舰队转向前,华剑锋设法联系上了附近的6艘潜艇。

这其中就包括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

接到反潜巡逻机用高频声纳发来的命令,刘海峰调整了“江豚”号地航线,在6日夜间到达舰队西面,随即开始向舰队南面机动。

作为优秀艇长,刘海峰意识到,在南面更容易获得机会。

因为攻打济州岛的时间比预计地提前了24~小时,所以航母战斗群投入战斗之后,仍然在向北航行,缩短战机

距离,提高航空兵地作战效率。如此一来,埋伏在~的韩国潜艇要么没有来得及进入伏击阵位、要么在航母战斗群高速逼近地时候没敢露头,不然不会至今都不见踪影。只有埋伏在航母战斗群南面的韩国潜艇会随同向北前进,趁航母战斗群转向与补给舰会合的时候发动伏击。

刘海峰想得很清楚,因为让他来干,也会选择埋伏在航母战斗群南面,而不是北面。

接到华剑锋的命令后,刘海峰让“江豚”号提前转向前往补给海域南面,随后放出拖拽式声纳。

韩国潜艇的艇长不是神仙,不可能准确判断出补给海域的准确位置。

只有在航母进行补给作业的时候,韩国潜艇才会趁机逼近,然后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发射鱼雷。

211点30,刘海峰返回指挥岗位。

如同所有年轻军官一样,刘海峰的精力特别旺盛。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能够在岗位上坚持好几天。即便需要休息,每次睡眠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

“情况怎么样?”

“有可疑目标,但是无法甄别。”张雪峰回头看了眼搭档,朝声纳控制中心左上角地屏幕指了一下,“还是黄色信号,计算机分析认为是大型海洋生物。”

“大型海洋生物?”刘海峰皱起了眉头,“鲸鱼会在冬季进入黄海吗?”

“这可说不准。

”声纳长开口说道,“去年一月份,我们就在这边遇到过巡游的鲸群。”

张雪峰点了点头,表示记得去年发生的事情。

“不会如此凑巧吧?”刘海峰摸了摸下巴,说道,“有没有办法测出目标速度?”

“完全不可能,已经尝试几次了。”声纳长指了下左下角的屏幕,“现在只能确认至少有四个可目标,实际上也许有六个,甚至更多。声纳接收到地信号断断续续,无法进行航线分析。”

无法分析航线,也无法得到航速。

“有没有进行模拟分析?”

“试过了,结果一样。”张雪峰叹了口气,“计算机分析出的结果是正在迁徙的大型海洋生物群落,无法对个体进行分析。”

“用手动方式进行分析。”刘海峰的思维转得很快,“以时间为坐标,把可目标的大致坐标标出来,让我们看看有没有意外收获。”

声纳长没再罗嗦,按照艇长的吩咐调出了储存在火控系统内的数据。

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右下角标有时间的图标,刘海峰思索了一阵,拿起放在控制台上的信号笔,将屏幕上地一些图标串连成了线。

“用计算机分析这四条航线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有意义吗?”

“当然有,照做吧。”

声纳长苦笑了一下,给计算机输入了进行数据分析的指令。

不多时,几项分析结果出现在了中央上方的大屏幕上。目标中,最大速度达到了17节,最低平均速度为8节。不算异常,很多鲸类的行进速度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某些鲸鱼追逐猎物时的速度甚至能达到28节。

“有收获吗?”张雪峰看了眼搭档。

“暂时不能说没有。”刘海峰不想开玩笑,拍了拍声纳长地肩膀,说道,“把四条航线以立体方式显示出来。”

声纳长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