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部分 (第1/4页)

准确的说。是按照原订计”等到围攻海得巴拉的战斗开始之后再让刀军南下。还是让刀军提前南下,或者等到主力部队向班加罗尔挺进之后再让刀军南下。

这个问题让裴承毅很伤脑筋。

重新评估战局之后,裴承毅先排除了第三种可能。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顺利打下海得巴拉,攻打班加罗尔的战斗就不会太困难,刀军很可能无法在主力部队攻占班加罗尔之前到达,不得不回头收拾阿拉伯海沿岸地区,延长战役持续时间。

关键就是现在就让刀军南下,还是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

中午前,裴承毅给凌云霄下达了命令。刀军立即南下。

提前起进攻对刀军没有什么影响,凌云霄求战心切。刀军的官兵与他一样。到达苏拉特之后。刀军就进入战斗状态,随时都能在接到命令之后的2个小时内出。当然,与当初“骚扰”新德里不同。此次刀军携带了一周的给养物资,并且带上了后勤旅。因为在突击行动中,只有在阿拉伯海活动的舰队能为刀军提供支援。舰队不是两栖突击舰队。没有气垫船也没有大型登陆艇,只能用邵万与齿为地面部队世,乍战物部分补给,作坏得依赖后勤旅

做出这一决定之后,裴承毅才把目光转向了东面。

提前让刀军南下,不是说进攻难度能够减少多少而是按照原计刮行动会遇到多大的麻烦。简单的说。裴承毅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做出了最后决定。如果按照原计戈打手 行动,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再让刀军南下,别的不说。印军肯定会死守班加罗尔,知道刀军对班加罗尔有很大的威胁。从而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产防死守。虽然刀军的突击能力很强大,独立作战能力也远远过其他野战军。但是在大约2四万印军的围追堵截下,刀军要想顺利到达班加罗尔肯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提前南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印军是否打算放弃海得巴拉。肯定会在海得巴拉死拼。趁着印军无暇他顾的机会。刀军能够轻而易举的突破阿拉伯海沿岸的区的印军防线。只要到了门格洛尔,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挡住刀军向班加罗尔前进的步伐了。

所谓牵一而动全身,调整刀军的作战行动后,裴承毅还得调整东线上的进攻行动。

考虑东线进攻行动之前,裴承毅先得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以攻打海得巴拉为主,还是以攻打班加罗尔为主。泡韧巴“比卜旧酬厂告业,匠新侠,小沉噩多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重点考虑这个问题。

站在战役层面上,既要攻打海得巴拉,又要攻打班加罗尔,两者同样重要,只有先后之分,没有轻重之别。

落实到具体战术上,却有轻重之别。

印军在前几个小时的表现让裴承毅不得不相信,海得巴拉不是最后的战场。在一切向坏的方面考虑的情况下,印军肯定会加强班加罗尔的防御,只有在班加罗尔失守之后,才会缴械投降。如此一来,攻打班加罗尔比攻打海得巴拉更加重要。

问题是。不管是按照原计七打手 “还是按照实际情况,都得先攻打海得巴拉。

要想攻打班加罗尔的行动不受海得巴拉方向上的影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投入预备队,加大进攻投入。

天亮之前,裴承毅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投入预备队的最大问题还是后勤保障,因为除了凹军所在的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南下的通道都被海得巴拉堵住了。仅靠一条运输线路,很难支撑太多的作战部队。虽然裴承毅可以指望留在孟加拉湾的两栖突击舰队。甚至可以打海军陆战队的主意,但是在后勤保障总体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投入的战斗部队越多,麻烦就越大。

下午。裴承毅亲自联系了傅卫民,调整了纠军的作战行动。

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行动必须放缓。除了向南突击、攻打翁戈尔的作战部队不能停下来之外,其他3个战斗旅先攻占个于拉贾蒙德里东面的卡基纳达,控制该地区唯一的港口。

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卡基纳达港。使其恢复运作。就能将后勤补给线缩短刀千米。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没有考虑攻占卡基纳达港,主要是该港口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凹军将一路打到金奈。在夺取了金奈港之后,再投入预备队。如此一来。后勤物资将在金奈上岸。不需要在后方夺取一座不太重要的港口。因为要提前投入预备队,所以必须夺取卡基纳达港。缩短后勤补给线。

给凹军安排了作战任务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