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军的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发起进攻之后,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共和**队就兵分两路,从南北两面向莫斯科的西面穿插。共和国陆军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欧洲军队进入俄罗斯之前,尽量把战线向西面推进。原因很简单,按照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的秘密协议。双方地面部队会师的地方就将成为双方实际占领区的边界线。虽然共和国已经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足够的纵深。但是考虑到南面战场上,顿河以东的半个乌克兰已经在掌握之中,而该地区成为了明显的突出部,从拉平战线考虑,共和国陆军都应该将俄罗斯这边的战线往西面推进几百千米,将欧洲军团挡在莫斯科的大门之外。

按照袁晨皓与苏劲辉制订的战役计刮,此次进攻的目的地就是莫斯科西面的斯模棱斯克,即把战线顶到俄白边境附近,让欧洲象征性的占领俄罗斯西部领土之后,就让欧洲军团收起脚步。

毫无疑问,这么做,肯定有点绝。

要知道,欧稗需要的是战略安全,而不是象征性的占领俄罗斯。

比较有意思的是,欧洲军团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的行军速度甚至还比不上共和国陆军在战场上的突击速度。虽然陌生的环境对欧州军团的行军速度产生了影响,加上白俄罗斯当局的不合作态度,也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要知道,欧洲军团根本没有受到威胁,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欧州军团的素质确实非常糟糕。快匀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与连续打了近半个世纪的部队确实存在则巨大的差距。当然,这也证明,决定部队战斗力的绝对不是装备,而是官兵素质。

因为共和国陆军推进得太快了。所以欧盟首先坐不住。

月旧日上午,法国总统就代表欧盟跟共和国元首通了热线电话,要求共和国当局切实兑现承诺,即将俄罗斯莫斯科以西地区让给欧盟,而不是出尔反尔。在保证会兑现协议中的承诺时。裴承毅在电话中非常委婉的提到,以法国为首的欧盟也应该兑现承诺,即在太平洋战场上给予共和**队应有的便利。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袁晨皓与苏劲辉在大陆战场上策划的进攻行动与裴承毅有关,而且袁晨皓一直特立独行,甚至经常不拿裴承毅的命令当回事,但是以苏劲辉的为人,特别是苏劲辉在大陆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只要这次作战行动有他的份,就有理由相信,裴承毅至少利用了袁晨皓,即借助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行动向法国等欧洲国家施加压力,让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获益。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月旧日下午,法国当局就宣布将新略里多尼亚上的军事设施与法国政府拥有的国有设施有偿祖借给共和国。

几乎同时,大陆战场上。已经绕过莫斯科的共和国陆军的2路大军同时转向,没有继续向斯模棱斯克挺进,而是在莫斯科东面的维亚济马会师。因为欧州军团在2天之后才进入俄罗斯,并且派遣先头部队与共和国陆军会师,所以共和国陆军有足够的时间勘察战场,确定严格按照承诺,将占领区的军事分界线划在克里姆林宫西墙西面的劲千米处(这是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的秘密协议中,对“大莫斯科地区”的准确定义。即以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为基线,向四周延伸如千米,“大莫斯科地区。由共和国占领,并且由欧洲参与管辖,以西地区由欧洲占领、以东地区则由共和国占领),而不是等大哦欧洲军团到了之后扯皮。更加重要的是,在共和国与欧盟的秘密协议中。只规定了双方占领区边界线的南北延长线不得超过“大莫斯科的区”东西两端顶点的经线,所以提前2天到达的共和国陆军有时间向南北两边拓展占领区,即尽可能的扩大占领区。虽然在后来实际勘定占领区边界线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的战线并没当真,即共和国当局为了稳住欧盟,在占领区划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但是共和国陆军在这个时候的举动绝对不是白费劲。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具有侵略性的扩张行动,欧盟肯定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也会更加的嚣张跋扈,从而使共和国在战争期间做出更加重大的让步。甚至交出整个莫斯科。

到这个时候,留给俄罗斯当局的也就只有最后的好个小时了。

月。日,在莫斯科被合围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宣布战败,并且向集约集团联军与刚刚踏足俄罗斯的欧洲军团投降。

要知道,欧洲军团是在俄罗斯宣布投降前刃分钟越过俄白边境线的。

由此可知,俄罗斯当局一直撑到这个时候,就是不想仅向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联军投降,以免在投降后的安置上吃亏。不管怎么说,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