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张杨的技术和力量,无疑是相当出色的。只不过,他的出色程度,还达不到让关羽无可奈何的地步。

因此,当关羽看见张杨使用的长枪,就有了对付的方法。

张杨的脸上,骤然变色!

无论对手是挥刀格挡,还是抽身闪躲,“常山盘蛇枪”都有下一步的应对之法。然而,面对关羽这平平刺出的一刀,张杨盘算中的后招,就都用不上了。

长枪如果要攻击敌人,就必须向敌人刺去。所以,关羽平平刺出的那一刀,不但可以有效破去张杨的枪势,还可以趁势攻击张杨的本体!

如果张杨的枪法足够高,可以瞬间高速抖动枪头,在关羽的身上扎出三、四个窟窿,然后再从容卸去这一刀中蕴含的力道。

但是,能够在关羽刀势全出之下,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只怕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呢!

因此,张杨面对关羽看起来简单的一刀,最多能完成的目标,只是用挨上那可能致命的一刀为代价,在关羽身上刺出一、两个,也许能够重创对手的伤口来。

——太不划算了!

根本不用想,张杨就抛弃了这种两败俱伤的念头。双方虽然立场未曾完全确定,却决计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敌人。

怀着如此想法,张杨自然采取了另外一种应对的方法。

闪避。

关羽的步伐沉重。这是很多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弱点。

很好理解,无论是谁,手中拖着一柄重达八十二斤的大砍刀,步伐都轻快不起来。因此,张杨要闪避,关羽是难以跟上的。

可问题是,张杨一闪,手中的枪势,可就全都乱了。

在高手过招时,乱掉的招式,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的。

无法发挥应有实力的招式,便是败招。对于自家使出的败招,最好的应对手段,便是撤招。

所以,当关羽的刀锋刺出一半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态势,突然又回到了动手之前。

然而,交换过这一招,张杨对双方的武力,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

——打,是赢不了对方的。可是输,倒也未必。

现在的情形,倒有些像是一只狼,对上一头凶猛的野牛。

单单是一只狼,是没有希望击败一头强健的野牛的。不过,身躯沉重的野牛,也很难奈何得了速度更快的狼。

两者的相遇,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无趣的僵持。这种僵持局面,对张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张杨是个豪爽的人,也是个大度的人。虽然对手未必能奈何自己,他也没有脸皮去硬要说,自己不比对方差。

“到此为止!额算是领教兄弟的高明了!老穆败得不冤啊!”

张杨这话,虽然不是服软,却也言辞恳切。关羽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子,见对手说话如此直接坦荡,心中倒是有几分欣赏。

“张从事的枪法,也很高明。”

听了关羽的客套,张杨却显得极为欢喜。他将长枪向身后的亲兵手上一抛,大踏步的走过来,与关羽亲近。这种对人毫无防备的态度,让关羽心中,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难道,他就不担心可能存在的突发危险吗?

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

事实证明,张杨就是这样一个做事直接,喜欢与人友善的人。三言两语之间,关羽就感觉与张杨的关系,一下子亲近了不少。

“额说,兄弟,你的刀法,能不能用在马上去?额看你的刀招,在步下用出来,有些不能够充分发挥威力啊?”

“张从事的眼光,果然不错。吾之刀法,果然是在马上更有威力。”

关羽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话就没有说出来。骑在马上,威力当然更大。不过,那样的话,关羽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刀了。双方毕竟是友非敌,真要是一刀下去,将对方给斩了,那就不是功劳,而是犯祸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条理由,关羽就更不能对外人道了。

以关羽武技的特点,若是想要充分的发挥出来,他就需要一匹宝马,一匹兼具载重量大,冲刺速度快两项优点的宝马。

可惜的是,这样的宝马,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纵然张狂愿意出千金【真正的一千斤黄金】来为关羽购买,也没有人会\能\舍得卖给他。

张杨在夸奖过关羽的武技之后,突然凑到关羽胸前,小声的说道:

“关兄弟,有句实话,额还是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