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还有我认为主角的性格多元一点好,没必要天天都是一种形态,哪有天天冷冷酷酷或色色的那种?偶尔做一下柳下惠有什么不好,再说他也不是柳下某某,他不是有正常的反映吗。一个人随着场景和环境不同,做出不同的事,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对谁都是一种姿态,有个朋友提起,刘林这个人是不是应该更有文人的一种傲骨,不要对权贵过于顺从,傲骨是好,可他要是总不分场合的傲一下骨头,也许小命就没了。很遗憾,这种迂腐的事,刘林不会去做。

我对儒将的定义是腹有文墨、胸有韬略、并有显著成功战例,通观中国历史,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这根有没有文人的那股不合时宜的傲骨没有半点关系。

不好意思,说了不少了,嘿嘿,今天晚上很累了,晚上就不加班码字了,谢谢!

关于推荐票那东西,朋友们看着给吧!

第二十七章大战前夕(1)

湖州军驻扎在距离沧河以东四十公里处的一块坡地,四周平坦,视野开阔。行军的这些日子,刘林骑着一批枣红色的战马,每天跟随着李阳的左右。一路之上,刘林细心观察,以他的过人的眼力与听力,便曾经发现过两名混入军中的奸细。奸细被抓之后,立即吞服毒药自杀,没有留下一点线索。 刘林一路之上,多次与李阳提过,湖州军兴师远征不占地利,但求要占人和,湖州军是正义之师,只要严格军纪。对于扰民者,一律不得轻饶。

为此,在大军途经潭州时,一名正九品的仁勇副尉与四名军士强暴了一名村姑,李阳决定责打各三十军棍,罚饷半年处理。结果刘林两次进言,最终李阳同意将为首的仁勇副尉斩首,其余四名军士调入先锋营,将功抵罪。另外湖州军还赔偿了苦主白银百两。

潭州过后,有了前车之鉴大军一路秋毫无犯,湖州军中将士看待刘林已经不像从前,谁也没想到一个随军还没有职务的幕僚,执行起军纪来比大将军还要严明,而湖州王好像也很信任他。

大军驻扎分为五个部分,李阳坐阵中军大营,庚京与葛洪率本部驻于中军左右五里。探马来报,这附近三百里内,均无大桥可通行。上游与下游水道虽然较窄,但水深激流且两岸是悬崖峭壁,大军根本无法通行。现在大军驻扎的正西面,便是这沧水最宽阔平坦的地方。

河面水流平缓,两岸地势起伏也不大,满水期水面宽达七十多丈。

驻扎当天,李阳便调出五千人马开始砍伐木材与毛竹,制造渡河船只。

石城府知府及府军总管均没有借给湖州军一艘渡船,而石城府的百姓却给湖州军送来了近百只小渔船。这百艘小渔船一次仅能载六百余人渡河,虽然是少了点,不过李阳已经看到了,这正是自己拥有敌方所没有的民心。

大军驻毕之后,刘林与严显等四名护卫,骑着战马开始在四周观察地形。大军驻扎的地方是一块较高的坡地,中军正在坡顶,四周的地势起伏不大。打听了大半日,刘林除了看看地形之外,并没有收集到多有价值的线索。他问询了十来个当地村民,都证实了一点,南诏的大军从来没有渡过沧水以东,更没有进攻仅一百二十里之遥的石城府。

这明显的不符合一个新建立的军阀势力扩张地盘的特征,他们据河而守,却多日没有渡过,这该死的石城府军居然在河东没有派驻守军,似乎敌人与石城府都在等待着什么。

查探了附近之后,刘林又驰往沧河边观察。

刘林驻马立于沧河东岸,远眺着河西,河西远远的可以看到衬于蓝天边际淡青色的远山,河西临河数十里内,也是较为开阔的缓坡。虽然现在就凭借刘林的异能眼力还无法看到对岸的大军,可他已经能够想象的出,八万大军要是驻守在河西近岸,那湖州军的三万人马根本无法渡河作战,同样对方也无法渡河。这是一个双方对峙的局面,以对方八万人马,还不至于强大到可以强渡的地步,如若强渡,定会有一大半军士把生命永远留在这沧河之中。

双方大军暂时还都没有靠近河岸扎营,可双方的探马已经开始互相的渗透。

当刘林准备调转马头的时候,无意眼往水流平缓的河面上一瞥,他发现了一个怪异的事情。河水里竟然缓缓的浮动着几根空竹管。竹管很细,已经不是碧绿的颜色,在微波鳞鳞的水面,很难被人发现。可那五根竹管很倒霉,他们遇到的是刘林。

刘林没有停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现的模样,挥起马鞭,骑着马往营地方向奔去。严显等人俱是跟在刘林一骑之后,刚过了河边小土坡东侧,这里的视线已经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