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身后传来几声沙沙的响声,何刚连忙转头,见自己的一名亲兵满脸笑容的过来:“将军,好消息,我们有援军了。 ”

“援军,哪来的援军?”何刚大为纳闷,难道是淮安府,随即否认,淮安府能保住就算不错了,哪派得出援军。

“回将军,是徐州的兵马,其先锋殷洪盛总兵离此不足二十里了。 ”亲兵回道。

以下免费:

关于火枪射击铁甲的问题,毫无疑问,近距离火枪的威力要远超弓箭,可以撕破铁甲,不过,滑膛枪的动能消耗很大,只要距离稍远,子弹的威力就会下降大半,这里老茅设定壕沟与栅栏地距离至少有半箭甚至更远一点,壕沟里地火枪兵才能躲避弓箭,这样的距离,子弹威力下降得太多,不可能还打破铁甲。

话说,或许老茅写到战争显得太弱了,上一章很不讨喜,竟然没有增加一张月票!

嗯,今天是八月十五号,日本无条件投降地日子,前事不亡,后事之师,虽然不可能再找日本人报复,只是一些事情却不可或忘。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五十一章火起

第五十一章火起

听到是徐州的兵马,何刚顿时大喜:“走,咱们先去与他们汇合再说。 ”

忠贯营能与殷洪盛联系上是双方斥候的功劳,忠贯营一直缀在清军后面,而殷洪盛的斥候也追了下来,双方差点还发生了一场火拼,等搞清身份后,双方都是大喜过望,很快就返回向各自的大帅报告。

半个时辰后,何贯与殷洪盛已经在十里外的方向汇合,何刚只带了亲兵,他的军队依然藏在密林中随清军一起前进。

交换了一下情报,何刚与殷洪盛两人一拍即合,此番以破坏鞑子的大炮和物资为主,只要速战速决,即使是清军大营接到消息来援也来不及,两人商量完毕,何刚马上返回,而殷洪盛也摧促大军加快行军。

前面的清军依然在慢腾腾的走路,大炮太过沉重,河提虽然宽阔,却并不平整,加上前些天天气阴沉了数天,下过一场不小的雪,如今雪水融化,将路面弄得稀烂,大炮车轮经常不是陷入泥中就是被隆起的土块搁住。

路面如此险恶,拉着大炮的牲畜过一段路就要轮换,否则会将牲畜活活累死,这样下来,自然走不快,也幸亏如此,挑重担的民夫也可以趁机休息,否则一些人会活活累死。

清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盯上,尚可喜和叶臣两人并排骑在马上,虽然论爵位,尚可喜在叶臣之上。 兵力尚可喜也并不稍差,他的天助军可是皇太极亲自指定地番号,只是叶臣是满人,凭这一点尚可喜就不敢在叶臣面前拿大,何况叶臣可是跟随努尔哈赤祖孙三代,当年皇太极手上十六大臣之一,后来又成为八大议政大臣之一。 如今的镶红旗固山额真,因此两人说话间。 尚可喜几乎是侧着身子。

一门大炮晃动了一下,就在两人的身边陷入了泥中。

“混蛋,快把大炮拉起来。 ”一名清兵纵马来到大炮陷住的地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鞭子就朝下面抽过去,数名正在抬大炮的汉子身上马上多了数条鞭迹,那几名汉子抬起头。 怒目注视着鞭打他们的清军。

“看什么看,若是不服气,我把你们的眼睛挖出来。 ”清兵怒斥道。

这名清军打地可不是抓来的民夫,而是天助军地士兵,尚可喜怕民夫会把大炮损坏,别的不说,若是有心怀怨恨的民夫把大炮往运河里一推,虽然可以捞取来。 可是一天的时间都要耽搁了,因此大炮全是由天助军士兵自己运。

这名清军的话引得挨打的几名天助军勃然大怒,看着这名清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这几名天助军都是为数不多的老人,他们这些人原先是毛文龙地部下,在皮岛专与清军作对。 毛文龙死后,他们由尚可喜带到山东,在山东叛乱后才乘船出海投降了满清,这些人无牵无挂,虽然都随主将投降了满人,但其中也有一些人并不是死心踏地的投降,尤其是受到清军折辱时更是会回想起以前和清军战斗时的情景。

“刘大哥,千万忍耐。 ”旁边一名年龄小一点的天助军看出危险,连忙挡在挨打的三人前面,拼命的使眼色。 若是与满人发生冲突。 他们即使是天助军,又是对满人有大用的炮兵。 满人依旧不会客气,处死他们就如同处死一只小鸡。

看到同伴相劝,三人冷静下来,都低头推着大炮,掩视眼中可能流露出来的凶光,那名清军见到几人服气,嘴里嘟嚷了几句,没有再动鞭子,纵马跑到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