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有内侍在,马士英只得将警告樊跃的话压了下去。 带前向皇宫内走去。 等到钱谦益、王铎两人跟上后,熊汝霖才向樊跃低声道:“一起进去吧。 ”

刚才马士英对樊跃的警告又何尝不是对熊汝霖的警告。 只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地地步,他心中同样对户部银行能不能办下去产生了疑虑,也无法反驳马士英。

众人熟悉的走到皇帝所在的武英殿,见到皇帝负手站在殿中,连忙跪了下来:“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福脸上笑容满面:“呵呵,几位爱卿今日来的好巧,竟然同时到达,免礼吧。 ”

“谢皇上。 ”众人站了起来,几名内侍上来给几人送上锦凳,只是王福没有坐,众人自然不会大着胆子先坐下来,看到皇帝脸上的笑容,熊汝霖原先的心慌不知不觉就镇定下来,马士英等人也是暗自佩服,皇上到底是皇上,现在还如此沉得住气。

“朕今日让各位爱卿过来,是想讨论一下税制。 ”

税制?马士英等人听得一呆,难道皇上眼见户部银行无法进行就要加税,他们身为内阁成员,自然知道弘光朝成立后财政除了刚开始还宽余外就一直吃紧,不说别的,单是五万羽林卫若不是皇上自掏腰包,朝廷早就支应不下去。

要加就加吧,百姓们多交一点税,总比让官员们喝西风强,马士英等人打定主意,只要皇上加税不太过分,内阁都可以咬牙答应。

“诸位爱卿放心,朕不是要加税,而是要改变一下征税的方法,以前地方几乎所有赋税都要运往京城,这种方法很不妥,朕决定将赋税分为二部分,一部为国税,一部为地税,双方七三开,地税可以预留在地方,如此则不必在路上消耗”王福说了一大堆国税和地税分开地好处,才道:“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马士英、钱谦益、王铎三人互望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朝廷财政已经是入不敷出了,皇上还要将税收留三成给地方,不过,他们心中都是微动,他们虽然是京官,可是门人子弟出任地方的不少,把税收直接留一部分给地方,对地方确实有好外,不但可以省下路上的消耗,还可以防止钱粮下拨时层层盘剥。

熊汝霖心中却不乐意,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朝廷财政的危机了,眼下一两年内尚可以借去年几笔额外收入支持,可是一两年后用光这点底子又怎么办?若不是由皇帝亲自提出来,熊汝森马上就要大声反对,此时却只能沉默以对。

“皇上当真要留三成赋税在地方?”马士英问道。

“当然,刚才朕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朝廷要用钱,地方也要用钱,若是地方连一点小事也要向朝廷伸手,不但繁锁,而且浪费。”

“皇上,此事重大,还需交给众臣讨论方可。 ”马士英几乎可以肯定,如此对地方有利的改制肯定会获得大部分人地支持。

“当然,明日朕就在邸报刊登,发行天下,今日只是与各位爱卿先行商量。 ”

“臣觉得可行。 ”

“臣亦觉得可行。 ”

王铎、钱谦益两人连忙表态,若他们敢反对,传了出去非被其他官员戳脊梁骨不可。

“不过,此事也有一个难点,钱粮留在地方,如何监督这笔钱粮的用途却是一个问题,若是被地方官贪污腐化如何,若是有人拿着钱粮图谋不轨又如何,各位爱卿有何办法?”

“这”马士英等人顿时愣住了,其实历代朝廷又如何不知将赋税全部运到京城弊病,只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朝廷必须借助钱粮来控制地方,若是地方上的钱粮留得过多,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谁知道地方官员会拿这笔钱粮来干什么,即使拿这笔钱粮来招兵卖马朝廷短时间内也无从知晓。

一般只有到了乱世,朝廷对地方已无力控制时才会允许地方自留钱粮,江北四镇、左良玉这些藩镇即是如此,如今朝廷好不容易将这些地方收回来,这税制一改,岂不是天下州县都成藩镇。

“皇上,微臣愚顿,先前没有想到此节,若如此,这改税制一事,万万不可刊发,今日之事除了殿中六人,当严禁泄漏。 ”王铎大声道。

“对,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刊发。 ”马士英、钱谦益等人也想得此点,一时都冷汗淋淋起来。

王福摆了摆手:“没这么严重,朕刚才说过,国税和地税分开好处多多,只要防止钱粮被挪用即可。 ”

听皇帝语气,难道有办法?马士英等人顿时冥思苦想,可是数千年来没有解决之事又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