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军营更乱,一旦京城乱了,军营的抵赖之举就会失效。

“遵令。 ”

眼下战事波澜不惊,而且从天津到京城快马不需要半天路程,多尔衮要回京处理此事,众人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故没有人相劝。

多尔衮道:“既然没有其他事,各位告退吧。 ”

各人行礼之后,依次告退,只是多尔衮留下了希福、刚林、宁完我、尼堪四人在府中,谁也不知道多尔衮吩咐四人一些什么事,只是四人出府后,脸上都有一些凝重之色。

第二天,多尔衮只带了自己的随身戈什哈,风尘仆仆的奔向京城,而清军士兵得到军官们的避谣后,虽然少部分人还存疑虑,不过大部分人都相信是明军造遥,军心也迅速平定下来。

明军又向清军营寨中射出几波带纸条的长箭,看到清军毫无反应,只得作罢,战事又陷入了波澜不惊当中。

雨浠浠滴滴地下着,眨眼间,双方地对峙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现在已经进入弘光五年的七月,夏天地雨水说来就来,六月时,虽然天气睛雨无常,只是雨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场大雨下来,即使将地面浇得湿透,第二天太阳一晒,地面基本上变得干枯一片,对于双方的交战毫无影响。

只是进入七月后,天气却陡变,整个北方一带竟然下起了绵绵数日的雨水,虽然雨水看上去不大,可是也架不住下得久,整个地面已经泡得松软,人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马蹄更是不用说,这种情况下,双方索性停止试探,除了彼此的斥候外,基本上躲在营帐中休息。

王福负手站在营帐内,看着营帐外面的雨水,脸上一片平静,这样的雨水对明军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雨水对明军影响不小,昨天有数座建在低处的粮仓进水,损失了数千石大米,不过,这点损失对明军来说如九牛一毛,细算一下,包括民夫在内,军营中有二十多万张口,加上牲畜又将近五万口,每天光是消耗的粮食就达三十多万斤,草料十万余束,昨天的损失也不过是明军一日所耗而已,如今大军所需要粮草可供三月有余。

当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会有更多的粮仓遭到洪水浸泡,只能冒雨将粮仓,弹药搬迁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反观多尔衮就不会有这样的烦忧,他们后方有坚城,多少粮食也不会有浸水之扰,不过,多尔衮的粮食恐怕不多了吧,锦衣卫损失了数个探子才传回来一份情报,一支运粮队竟然冒雨从京城出发,以一日二十里左右的速度向天津出发。

等等,王福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仿佛抓住了什么。

抱歉,老茅码字码糊涂了,四十二章出了一个大*UG,竟然把前面已经杀了的诸家又提了出来,感谢书友北青河提醒,已改正。四十二,四十三章都有修改,若是造成大家的困惑,老茅对此道歉。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五十章机会与陷井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五十章机会与陷井

清军的运粮队冒雨出发,说明了多尔衮缺粮,若是能够劫了这批粮草,即使清军京城还有存粮,能够及时运过来,对于一直缺粮的满清恐怕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打仗必劫粮,只是大明的粮草都是从海上运过来,清军根本没有海船,只能徒呼奈何,而清军离后方只有二百余里,若是平时睛天时,天津城头至少可以看清方圆数十里的动静,加上清军侦骑不断,明军一出营就会被发觉,根本无法劫粮,双方都没有往这个方向想

可如今雨势连绵,即使是面对面,能见度也不过数十步,这就给了明军劫粮的可能,王福越想越兴奋,正要让内侍传召时,已经看到远处一名黑影正在向自己的营帐走来,他顿时停止内侍传召的想法,猜是谁会在这个时候来见自己。

阎应元?黄得功?钱谦益不过,等来人到了自己身边,王福才发现自己竟然全部猜错,来人竟然是高杰。

看到皇帝就站在御帐里看着自己,高杰连忙在雨中抱拳行礼:“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爱卿免礼,快进帐吧。 ”

“谢皇上。 ”高杰迈进营内,小心翼翼的解下身上的蓑衣,防止雨水溅到皇帝身上,他的蓑衣刚刚脱下,自有内侍接过,挂到了一旁。

“高爱卿”

“皇上”

两人几乎是同时说话,高杰脸上微微一红。 连忙作出倾听状,王福微微一笑,磨了高杰五年,这个昔日以凶暴和桀骜不驯的翻山鹞子终于磨平了锐角,也知道了敬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