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论他们的罪。能想出这样计划的人,心智肯定不同凡人,行事也应该非常圆滑,这与王晨这两天的表现有点不太一样。

宗泽认识王晨后,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以后会是员良将,却没想到除了勇武外,还非常有头脑,能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张邦昌等人。当下深吸了口气后,也马上赞同:“晓初你说的不错。现在无人可用,这是本帅最担心了。张邦昌之流虽然没有气节,为虎作伥,帮金人做事,但他们毕竟在朝堂上肆混了多年,做事有经验,让他们继续做事,不失为一个好的权宜之计。”

宗泽当然最痛恨的就是这些投降派,他一直认为,正是这些人一心求和的想法,葬送了大宋大好的河山。对于张邦昌、范琼之流替金人做事,镇压宋人反抗的人,他恨不得一杀而后快。但他现在孤军无援,手下没有什么可用之人,要是马上将这些人杀了,不但无人可用,反而会让开封城内人心惶惶,再添新乱。对张邦昌之流虽然痛恨,但现在暂时不动他们,继续令他们做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宗泽心里也轻松了一点。

随即两人又讨论起朝堂班子该如何搭建的事。

在这一点上,王晨形同白痴,他不但对大宋的军制了解甚少,对宋朝的官制更是没什么了解,他只知道宋朝的军权是枢密院掌管的,另外还有宰相什么的。因为仅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强烈建议让宗泽出任主管军事的机构枢密院的主官,宗泽想了想后,也没推辞,说他会暂时管理一下开封的军务,至于以后该怎么处置,待那些应诏来朝的官员们抵达开封后再说。

宗泽认为,李纲的才能与威望都远在他之上,以后朝堂上的事应该更多委以李纲才可。

李纲是什么人,王晨当然知道,他也认可宗泽所说,此人来开封后,应该给予最重要的职务。

宗泽提议要尽快建立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宗泽建议王晨去殿前司任职,掌管皇帝的亲兵,负责皇帝的安全。甚至宗泽提议让赵谌任命王晨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务。

虽然当日赵谌也说过类似的话,但王晨完全不知道殿前司是什么职位,更不知道殿前司的主官都指挥使在朝堂上的份量。他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主管皇帝禁军的官职,他即使答应赵谌,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保护其安全,那接此职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要是他现在就清楚这个殿前司都指挥的职权,那他死活都不会接受的。

不过王晨还是说了一句,说他一个乡村野民,完全不知道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他也不知道这个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何样的职司。以后做事的时候,还希望宗泽多多指点。王晨的表示让宗泽有点愕然,但他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两人商量了半宿还多,许多事基本有了共识。

第二天一早,在赵谌起床后,王晨和宗泽陪着赵谌商量了半天的事,主要是拥立赵谌登基,还有登基后百官设立,军队组建等问题。

赵谌虽然自幼长于宫中,在立为太子后也有一些人教诲,宫中的事务他略微懂一些,不过他到底只是个十一虚岁的小孩,这些事怎么可能有意见?在宗泽问询他意见的时候,他只是拿眼睛瞧王晨,说一切都听王晨的主意,前提只要王晨一直在身边保护他就行了。

赵谌这样,让宗泽有点悲哀,但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依照昨天晚上与王晨讨论好的计划行事了,甚至还有点欣慰于拿这些事与王晨商量。他也完全相信,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晨将是影响赵谌的最重要一个人物,没有之一。

宗泽最终将自己与王晨商量好的事告诉赵谌,问询赵谌的意见。听到这些都是宗泽与王晨商量好的,赵谌如何会有意见,马上一口答应。殿前司的职责他是知道的,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点,以后要王晨一直担任殿前司指挥使的职务。如果说赵谌有自己的要求,那就只有一个,也就是宗泽和王晨已经商量好的,让王晨担任殿前司的主官。

因为赵谌完全听王晨的建议,王晨昨天晚上又与他商量好了大多情况,宗泽也松了口气,在和王晨细细吩咐了赵谌一番后,也将张邦昌等一批人召进宫,商量拥立赵谌登基的事。如今的开封形势全在宗泽的掌握之中,张邦昌等人以前的职位虽然比宗泽高,但也只能听宗泽的吩咐。

赵谌的想法都是王晨给的,他所说的话自然也就是王晨的意思,一番商议后,也就决定下来,两天后,举行新皇的登基仪式。

虽然条件简陋,人员缺少,但新皇的登基仪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