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被杀。但现在,却是一次性杀一批。无论是张邦昌还是范琼、徐秉哲,原本在朝堂上身份都不低,张邦昌还被金人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在赵谌登基继位后,继续位列宰相之职,范琼等其他大臣也身居高位。但才过了二十几日,这些原本依附过金人的人,却因为谋反之罪,全被送上了断头台。一切都与祖制不一样了,这是许多人心里的感慨。这么多身居高位的大臣被杀,让开封的数十万百姓都非常震撼。而且李纲和宗泽这两位在朝野之间非常有威望的人监斩,更让开封城内的军民相信,大宋的天与以往不一样了。

在处斩这些人之前,李纲和宗泽分别将围观的军民痛陈了张邦昌、范琼等人在金人攻进开封前后所犯下的罪行,并宣布了皇帝的旨意,要是以后再有人感与金人苟合,张邦昌、范琼等人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这更让许多人心生震撼,看来朝廷是一力抗金主战,不会与金人和谈了。

只是这样强硬的态度,会让金人怎么想?落在他们手里的道君皇帝和靖康天子又会落个什么下场?这是许多人担心的!不过无论怎么样,处斩了张邦昌、范琼、徐秉哲等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许多担心金人打来之时,朝廷又要与其议和,担心最终大宋的臣民又被金人凌辱的人,也消除了一些担心。许多人也知道,李纲与宗泽这两位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在朝堂上任要职的话,那就不要太担心朝廷再次对金人妥协。

在处斩张邦昌、范琼等人,并将这些人冠上“卖国贼”的臭名的同时,朝廷又下诏,高规格追赠了在金人攻破开封后,坚持不屈但最终却不幸身死的一些官员-----李若水、吴革等人,并广向天下诏令,希望被金人俘掳北归的那些大臣,也能保持气节,不要辱没了自己的名气与身份。

张邦昌、范琼等人被处斩后,朝中官员再次进行了调整,李纲依然领平章军国事的要职,全面主管朝廷的军政大事,宗泽也是保留原职不变,任枢密使,没被张邦昌、范琼等人牵连的吕好问改任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之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浚被委以知枢密院事,胡寅为御史中丞,新近归来、曾得李纲举荐在朝中任要职,但随李纲一道被贬的张所和傅亮分别任兵部侍郎和户部侍郎,被张邦昌从金人手中解救下来的一些人,如曹辅、路允迪、孙觌、郭仲荀、黄夏卿等人也在朝中任要职。

吕好问能不受张邦昌、范琼等人牵连,是王晨一力坚持的结果,为此他还与李纲争论了好长时间。最终李纲不情愿地接受了王晨的说法,暂时放弃对吕好问的追责,不过依然对吕好问没好脸色。

而吕好问对一力帮他说话的王晨充满了好感,私下对王晨表示了友好。

在抓捕张邦昌、范琼等准备谋逆之臣后,审讯得知范琼和徐秉哲等人共派出了四路向金人求救的信使,宗泽马上派出人马追捕,但最终只追到了一路,另外两路没能追上。没法追上这两路向金人求救的信使,李纲和宗泽都知道,即使金人没觉察赵谌被救出来,并被重新拥立为皇帝,他们也很快就会知道开封局势的变化。要是金人知道开封的情况后,肯定不会从视不管,一定会再次军士干预。

金人再次南攻,凭现在开封的军力是无论如何守不住的。现在朝廷能掌握的军力,防守开封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派军守卫黄河防线了。

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解决兵员、钱、粮等问题,也就在处斩了张邦昌、范琼等人的当天下午,李纲、宗泽、王晨、吕好问、张浚、赵鼎、胡寅等人在御前紧急商议接下来要做的安排。

“陛下,范琼、徐秉哲他们派出向金人求援的信使有两路走脱,想必金人很快就能接到送片汴京的情报,金人收到情报后,定会停止北撤的动作,说不定会在天热时候南下,接下来要如何应对,还请陛下明示!”李纲将情况禀明后,也问询皇帝赵谌的意思了。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形势的危急,这些新成立的残宋朝堂上说话最有份量的大臣都迫切希望能将尽快找到解决目前危机的办法。

赵谌看了一眼王晨,也马上回答:“李爱卿,朕的意思就是,无论金人什么时候来攻,朝野上下,必须要齐心协力,全力抗击金人的侵略。”

赵谌这句话虽然出口,让众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中一些人最担心的就是小皇帝在听到这消息后会被吓坏,想逃亡到其他地方去,那这段时间所有人做出的努力就白费了。

皇帝要朝野上下齐心协力抗金,他们心里就有底了。在座的这些在原来的历史上都是主战派,虽然因为王晨的介入历史已经大幅度改变,但他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