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三人一番商议后,也决定了计划,令十万人马渡河北上,归已经进入河北的张所统帅,并令张所联合王彦所领的八字军,还有杨进等其他义军,结成联营,想尽办法消除金人在夏天时候的威胁,不让他们南下抢粮,并在秋冬来临之际,先一步做好抵御金人南下的准备。

秋冬到来,金人肯定会再次南下,这是所有人都认定的一点,如何防备不久后金人的再次南侵,这是接下来要做事里面的重中之重。宗泽提议要派军队过河,就是想要进一步掌探河北两路的局势,为开封争取更大的缓冲区,也为大宋的生存创造更大的缓冲区。

三人商议了一番后,也基本上得出了后续的安排计划。

------------

朝廷接下来的部署接连而出,但没有任何主动攻击金军,尽早夺回失地的举措。而是派出一些大员主持各地局势,募集兵马,筹集钱财和粮草,训练精兵,以准备抵御秋冬季节金人的再次南侵。

在朝廷新的命令传送出去的时候,张所已经抵达大名府,开始全面主持河北东路及河北西路的事务。此时河北地有王彦的“八字军”及其他一些义军在活动。八字军其部军士脸上都刻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因此而得名,声势还挺大的。在张所的请命下,王彦被朝廷任命为河北招抚使都统制,负责招抚太行山一带的义军。王彦也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先后招抚到十余万军士。

宗泽的儿子宗颖率近十万主要由义军组成的人马过江,加强河北两路及河东路的抗金力量。

除了对黄河北岸兵力的支持外,还有粮食物资的调配。

随着一系列支持措施的出台,河北两路、河南等地的抗金形势顿时好转,抗金力量在壮大。朝廷再次发布诏令,只要一心抗金,无论是贼还是盗,朝廷都既往不咎,并且会拨付钱粮,以供军用。

朝廷此举得到了民间的热烈反应,各地抗金义军更是风起云涌。

张浚也到达了陕西,坐镇金人占领后又放弃的长安,再到兴元府,主持川陕局势。

川陕的形势比河北两路、河南一带要好,其境内还有宋军中战力最出众的西军几部,张浚抵达陕西后,马上执行朝廷的命令,整顿军备,恢复民生。张浚在抵达陕西后,马上向朝廷上表,表示要提振抗金力量,恢复大宋元气,必须好好地经营川陕。甚至他提议,要是形势危急,皇帝可以入陕,或者进川,利用那一带易守难攻的地势,保存实力,再图谋后起。

张浚的提议得到了李纲和宗泽还有其他大臣的部分赞同。

不过大部的人都是反对皇帝入陕或者入川的,他们认为,开封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只是这一点现在并不重要,一切要待局势如何转变都能定夺,坚守还是后退要看局势的变化再定。

大宋上下,也在金人北退后这难得的时间内,努力休养,以图恢复元气。

王晨也利用这段时间,加倍努力地训练其麾下的人马!

第二章 形势好转

感谢搔首问青天、小楼今夜书友的打赏!

-----------------------------

炎热的夏天到了,不习惯南方炎热闷热环境的金人北撤,残宋小朝廷受到的压力顿轻。主持朝事的李纲当然不会错失这机会的,在确定金人已经北退,没在黄河北岸留下多少驻军后,他立即派出十多万刚刚组建的禁军开赴黄河北岸,准备抢占了那些一度被宋军放弃或者被金人攻占的州府,巩固黄河北岸防线,以免秋冬季节金人再次南攻时候又被其长驱直入。

金人北归后,人马并不全撤走,还留下一些人马镇守重要的城池,留下的不是女真人,大多都是比较适应黄河一带气候的汉军,或者契丹人。这些人的战力虽然不如女真人,但也远比宋军出色。不过他们的人马不多,在经过一两个月的艰苦攻伐后,浚州、卫州、怀州等部分州府被宋军夺回。

指挥这支渡河北进的宋军率臣是被委以侍卫步军副指挥使的宗颖,宗泽的长子。

宗颖其人性子与父亲宗泽相似,而且因为他常年习武,没有了其父的文弱之风,打起仗来非常勇猛。在其指挥下,在张所的策应下,宋军在黄河北岸的军事行动进展还比较顺利。

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及其他金国高层也知道了这段时间宋军在黄河北岸的行动,但盛夏时节并不是他们认为可以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时候,也只能听任宋军在黄河北岸“兴风作浪”,没派兵南下。

但金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