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就在李纲和宗泽及王晨分别上前,向赵谌效忠和请命的时候,已经苏醒过来的赵构,挣脱开汪伯彦和黄潜善等人的搀扶,摇摇晃晃地上前,扑通一声跪在依然在不停抹眼睛的赵谌面前,用力地磕了几个响头后,无比悲愤地说道:“陛下,臣请求陛下继续委臣以兵马大元帅职,臣愿意一生都率军征战,不扫清金虏,决不罢休。家国之仇恨不共戴天,臣的母亲和妻妾被金人轮番凌辱,臣的女儿被金人折磨至死,此仇臣决不敢忘,这些仇恨臣一定要加倍还报给金人。臣愿意率军北伐,统领大军与金人决一死战,任何时候决不后退,还请陛下恩准!”

赵构如此有豪气的表态,让李纲和宗泽甚是赞叹,此前他们对赵构所生的怨言因为今天这些事而全部消失了。他们觉得,赵构遭遇到的悲惨事,远比赵谌还要多,身负国仇家恨的赵构,今日这般请愿,非常有英雄豪气,他们如何还会去计较此前赵构拥兵自重,不愿意救援开封的事?

王晨看到赵构表现的如此“英雄豪气”,却是吃惊不已。他对赵构的印象还是完全停留在原来历史记载中那样,懦弱、胆小,一心想保存自己的位置,不敢提议北伐,深怕赵佶和赵桓回来后威胁到其位,作用奸佞、残害忠良,完完全全的软蛋怂样,贪生怕死之辈。

却是没想到,这个“软蛋”也有这般有豪气的时候,让他有一种大跌眼镜的感觉。

王晨只是受到原来历史记载所影响才这么想的。才二十出头的赵构,正是人一辈子中最容易冲动、最有豪情的年纪,也没受到什么人太多的影响,听到自己的母亲、妻儿受到非人的待遇后,心里彻底被激怒了,暴发出强烈的雪耻想法,恨不得现在就带兵杀到金国去,将他的那些仇人全都用刀砍死。

这是一个正常年轻男人遇到相似的事后都会有的反应,连比赵构小的赵谌也是这样。

谁也不知道,受到如此强烈刺激的赵构,心性发生了极大的改造,强烈的仇恨在他心里生长,此后他的表现与原来历史上的懦弱和胆怯完全不一样了。

但赵构的雄起,也给大宋带来了不安定,当然这是后话!

第二十八章 一力主战

面对赵构的誓请,赵谌几乎是下意识就答应了:“叔王所请,朕如何敢不答应?要会上叔王继续领军杀敌,报我大宋遭遇到的不世大仇!”

赵构面色冷峻地再磕了头,领命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誓死杀敌,决不再言任何与金人议和的建议,也决不容许任何人再提与金人议和,否则臣与他势不两立!”

说话间他还狠狠地瞪了黄潜善和汪伯彦一眼,吓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一阵胆寒。他们也知道,受到如此巨大刺激的赵构,心性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想法肯定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不知道以后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与这位康王殿下相处了。

赵构喝令曹勋继续讲述。曹勋也不敢迟疑,再讲了一些其他他所知道的事情,最后说道:“陛下,道君皇帝嘱托臣传信给陛下:‘如有收复中原之策,一定要全力施行,切勿以他们尚在金国,而心存顾忌。’我大宋软弱,金人才会如此欺侮宋人,对被俘的皇室成员和宗室旁支也百般凌辱,要是我大宋一力抗金,金人也不敢如此放肆。”

因为曹勋是一直跟在赵佶身边的,他只带回了赵佶的话,而没有赵桓的吩咐带回来。赵佶这样的吩咐,让李纲和宗泽还有王晨都大大松了口气。

既然无上皇赵佶都吩咐小皇帝赵谌不要顾虑被俘的二帝及其他皇室、宗室旁支成员,希望能收复中原,那赵谌不与金人议和,一力抵抗,并想办法收复中原,消灭金国,是理所当然要做的事,也是必须要尽的责任和义务。赵佶已经寄信求救了,希望赵谌此上救回被俘的两位皇帝及其他人,赵谌必须要竭尽全力打败金人,将被俘的那些人从金人的魔掌中救出来,不然就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

听曹勋如此说,赵谌马上表示,他决不会与金人和谈,无论如何都会起兵,即使拼尽大宋所有一切,都要想办法将太上皇和无上皇,及其他被金人掳去的皇室、宗室子弟救回来,并誓言一定要将金国攻灭。如果他做不到,会令后世子孙来帮他完成这个愿意。殿内的几个人也赶紧应和,黄潜善和汪伯彦更是一再忏悔,表示他们以前的想法是错了,再也不会提与金人议和的事。

说话间,曹勋突然想到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只金环呈给赵构:“邢妃让臣把随身佩戴的金环交给康王殿下,并说:‘愿如此环,早得相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