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宋“释放”善意,向宋廷表明他们愿意将赵佶或者赵桓送回,并愿意拥护放回的赵佶或者赵桓再称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想造成宋朝内部的混乱。

放回赵桓或者赵佶,他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重新壮大宋朝朝堂上的议和派势力,在孙傅和吴敏被放回时候,他们就让这两个叛国的大臣放出风声,在大宋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能以和谈停止战争,让天下百姓免遭涂炭。但是孙傅和吴敏的放回没取得任何效果,这次宋朝干脆完全关闭了和谈的大门,表现的从来没有过的强势,完颜杲感觉非常不好。

宋朝在黄河南岸云集重兵,没有任何退去的迹象,与前两次南攻时候完全不一样,康王赵构在大名府、天德府一带也是没有任何退却的迹象,全力抵抗。如此情况下,要想顺利攻至开封城下,没那么容易,即使黄河冰封后,能顺利渡河,但付出的代价肯定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完颜宗翰还是完颜杲,现在都有点无计可施。

第五十章 应对之策

如今大金国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量的员的伤亡,马匹或许可以很快补充,但人员伤亡是最能补充的。一个男子要成长为有战斗力的军士,至少要十六七年时间。因此大金军队在攻击时候尽量要避免的就是大量的人员伤亡,如果出现上次完颜宗弼一样折损人马过半的战况,几场战打下来,大金国国内的成年男子就会迅速减少,再也支撑不起战事的进行了。在这些事上,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完颜杲不可能不加以考虑的,因此他最期望的就是以兵势相威胁,但最终以和谈取得战略目的。

能做出少的代价,取得想要的,那是最好的办法。

但宋朝完全关闭了和谈的大门,这让完颜杲暴怒的同时,也无计可施。在使团被赶出浚州城的时候,完颜杲仰天长叹,不知道这次战事后有多少女真战士没办法回到家乡了。完颜宗翰虽然恼怒于宋朝拒绝和谈的举动,但这更激起了他的斗志,誓言一定要血洗开封城才肯罢休。

与金人抓狂的心态不同,以自己的强硬影响小皇帝赵谌,再次拒绝了金人和谈要求的王晨,虽然不时收到宋军被金军击败的消息,但在知道现在郑州至滑州一带的金军已经没办法渡河,也来不及调整布署后,心情还是不错的。

他在与虞允文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也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心情表露。“彬甫,看来金人是没办法过河,才想到派出使团,想故伎重演,迷惑我大宋军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正是如此!”虞允文认可了王晨的说法:“其实金人主动提出和谈,这本身就是耐人寻味之事。要是金人能以兵事解决事情,他们怎么可能提出和谈的要求?两国相争的时候,主动提出和谈的应该是实力处于下风的我大宋,我大宋派使团到金人大营求和才是正常的情况。金人派出使团主动要求和谈,那只能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用兵事没办法解决,所以想通过和谈达到目的。前两次金人主动或者愿意接受和谈应该就是这种情况。朝廷拒绝与金人和谈,策略是没错的。”

两人都是血气方刚、年少气盛之人,从来没想过要对金人妥协,在金人大兵压境之时,根本没想到过和谈,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击败来犯的金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以一场或者几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激励士气。

听到虞允文完全认可朝廷这般决定,王晨心里有点受用,不过他也没隐瞒,将朝堂上的一些情况说了出来。“彬甫,也不瞒你,如今朝堂上很多大臣,还是寄希望于用和谈解决问题的,他们对朝廷关闭与金人和谈的大门很有怨言,表示这是不顾百姓之苦,不顾大宋即将遭到的灾难而意气用事。许多人都猜到是我的意见影响了皇帝,才让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朝堂上上表弹劾我的谏官可是一直没有断过,现在也依然有!”王晨说着,将脸转向虞允文:“一些大臣认为我是挟天子而为,他们认为我是大宋最大的权臣,甚至有人想到要将我清除出朝堂呢!”

王晨说着,苦笑了两下,他实在想不明白,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朝堂上还有不少大臣专注于内斗,不满他这个对小皇帝影响极大的人存在,想将他赶出朝堂,而不是一心去想如何御敌,如何击退金人的入侵。“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是朝堂上许多大臣真实的写照。

让王晨郁闷的是,连李纲似乎都对他这段时间的表现不太满意,言语间有些疏远的意思。

“晓初兄,你遇到这些的处境,可能是你行事太张扬的原因!你是一个武将,虽然为朝立下大功,但在那些文臣眼里,你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