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牛�蔷褪俏仍�却颉�

在出了山地平原交叉的地带后,王晨再令大军放慢了行进的速度,每天只保持三十到五十里左右的行进距离,一点都不急于北进。

如今情况下,我大宋军队各方面都占据优势,而且天气越来越势,无论各种情况都非常有利于我军,王晨想以这种使软刀的功夫,每天都折磨金人。

自己亲领的中军在抵达距易州约一百里地,距斥候及特别行动队成员打探到金人大军集结城约八十里的地方后,王晨令全军暂时休整,等待侧翼支应的折彦质部及宗颖部齐头并进后,再继续北行。

第二次救援太原之战的时候,种师中就因为策应支援的另外两支人马没及时赶到,结果被金人重创,最终种师中也身死,王晨不想重蹈种师中的覆辙,何况他心里一点都不着急,非常希望能继续与金人磨洋工,让他们干着急。

在保州暂时休整后,王晨再一次召集麾下的将领,讨论即使要举行的大战要怎么打。

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包括所有统制官以上的高级将领,侧翼跟进的折彦质和宗颖及他们麾下的主要将领也都一起过来议事。当然,这次军事会议是以非常秘密的形式举行,各前锋人马还做出各种继续前行的姿态,用以迷惑金军的斥候,让金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也是大战前王晨召集所有高级将领进行的最后一次军事讨论,制定的计划也将是最终作战的规则,各部的安排上不会做出重大的改变。

军事会议开始后,王晨就令诸将,各抒己见,将他们对马上要进行的这一仗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都说出来。

作为统领一方的大军副统帅,折彦质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元帅,末将认为,接下来这一仗,关系到我大宋军队与金军的生死,甚至关系到两国的存亡,所以必须要十分小心。末将认为,即使我们放弃一些机会,也决不会去冒很大的风险。末将觉得,我们应该继续保持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不给金以各个击破的做法,即使在平原地带,也要逼迫金人没办法通过击溃一部而达到乱我军军心的做法,决不能冒进、冒险。”

宗颖也站出来,表示了相似的意见:“元帅,末将觉得折将军所言甚是有理。此战两方人马及辅助人员投入近两百万,都以倾国之力而战。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去做一些风险很大但有可能战果也非常辉煌的事。毕竟燕云一带脱离我大宋已经一百多年,这一带的百姓早失去大义,不能为我所用,甚至会助纣为虐,帮金人做事。我们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被金人抓住漏洞,给我们以致命的一击。”

折彦质和宗颖都这样说,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我大军连续取得胜利,军中“恐金症”固然没有了,但轻视金人的将士也多起来,许多人认为,金军已经完全不堪一击,遭到我炸药的攻击,很快就会溃败。因此许多人提出,在燕云一带进行分步,分别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州城,让金人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达到各个击破,尽快夺回燕云之地的目的。

军中许多将领生出骄傲之心,这让折彦质和宗颖很是担心。这两将与金人打过很多次仗,深知道金军战斗力的厉害,他们完全不认为,如今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完胜金军,可以分兵各个击破燕云一带的守军。他们认为,要是在抵达燕云之后兵分攻击各州城,那正是给金人快速机动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精锐骑军的强大机动能力,对我各军分头击破。要是这样,我大军很可能全线溃败。

王晨在现在阶段保守的策略让折彦质和宗颖稍稍放了心,但他们担心年少气盛的王晨,在听了一些将领的提议后,会做出冒险的决定。

军中将领意见当然不会统一,肯定有许多人抱着想一举击溃金军的念头,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仗打的太顺利了,许多人生出轻敌之心。

但折彦质和宗颖这两位主将如此一说,许多抱此意见的人,一下子犹豫了起来。

岳飞紧跟着站了出来,但他表示的意见与折彦质和宗颖并不尽相同:“元帅,末将认为,如今我大军平面推进的策略固然不错,但也应该准备奇兵的手段,作战讲究的是正奇结合,要是我大军与金人作战的时候,出现了极好的机会,那可以遣一支奇兵,进行穿插或者包抄,彻底让金人溃败。”

岳飞年纪尚轻,打仗喜欢冒险,他并不完全认同王晨现在所采取,几路大军齐头并进的做法,他觉得这样打仗,即使打胜了,也少了点成就感。

要是主力人马与金人作战的时候,有一支偏师能穿插到金人的后面,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