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李曜吃了一惊:“五十多斤还有屁用,你使唤得动?”

憨娃儿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迟疑道:“怎会使唤不动?俺,俺还觉得轻了点,听说书的茶博士讲,有个姓关的大将军,他的大刀有八十二斤呢。俺琢磨俺要是吃饱了,兴许也能用八十二斤的棍子”

李曜眼珠都差点掉下来,见憨娃儿一脸憨痴,不像做作,长叹一声拍拍他的肩膀:“人家汉朝的八十二斤,换在咱们大唐,不过四十斤不到,你这五十斤的铁棍,已然比他那货重得多了!”(无风注:关于度量衡的问题,汉承秦制,只是黄金称量中改镒为斤,一般物品一样用十六两为斤。一厅之重也应以250克为标准。出土的西汉铁权每斤之重在250克上下出入不大者有这么几件,如满城出土的三钧铁权,每斤合249。9克;旅顺所藏的重一斤十两的官累铜权,每斤合248。3克,陕西出土的武库一斤铜权重252克;内蒙出土的一斤铁权每个重249。23克,所以现代通常认为汉制一斤为250克;唐制一斤也是十六两,但据《新唐书·食货志》说,开元通宝十个钱为一两,取西安渔化寨新出土的开元通宝比较好的十个称一下,总重42。5克,唐一斤为十六两,42。5克乘16等于680克。所以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牛的两个朝代,其度量衡差别较大,读者诸君也不必为关羽那刀八十二斤而过于震惊,那货其实约等于50斤当然,50斤的货,某反正是拿不了的⊙﹏⊙b汗)

憨娃儿瞪大眼睛,似乎有些不信,迟疑道:“他那冷艳锯,只有三十多斤?”

李曜肯定地道:“当然,不到四十斤。”

憨娃儿“咻”了一声:“亏那说书老儿说得吐沫乱飞,合着这人的劲还没俺大!”

李曜心中一动,忽然收了笑,问道:“憨娃儿,你老实跟我说,你的力气到底多大?”

憨娃儿却摇摇头:“俺也不知道,不过,有一回朱老七家新买磨盘,不知道怎么牛车坏了轱辘,那磨盘就掉到池塘里去了。朱老七找了好多人帮忙都没弄起来,俺耶耶知道了,叫俺去帮忙看看,俺就下了水去,把他那磨盘给搬上来了,朱老七还请俺吃了一顿放了风干鹿肉的新麦胡饼呢!”

李曜愕然:“那磨盘多重?”

憨娃儿一脸无所谓:“许是八百斤上下吧。”

李曜大吃一惊:“八百斤上下!你,你给搬了上来?!”

憨娃儿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在水里的时候还不是很重,出水的一下,突然重了不少,那池塘下面淤泥又多,俺在水里还滑了一脚,吃了几口水,晦气!”

李曜像看怪物一样看了憨娃儿一眼,心道:“老子当年看史书说项羽力能扛鼎,只当是虚指或者干脆就是吹牛,现在眼前站了这么一个怪物,世界观都被这夯小子推翻了,这他妈是人还是怪物啊?”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你是不是练过什么武功啊、内功啊之类的?”

憨娃儿呆呆地看着他,奇道:“武功俺听过,内功是什么?”

李曜一呆,不甘心地问:“那你练过什么?就是说嗯,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大力气哪来的?”

憨娃儿又是一副莫名其妙地表情:“郎君怎么问这种傻话了,俺一顿能吃二十斤,当然力气大了。”

李曜瞠目结舌:“二十斤什么东西?”

憨娃儿挠了挠头:“自然是二十斤胡饼,俺也想吃二十斤肉,就是没钱。”他说完,有点不甘心地补了一句:“俺以前轮空(类似放假)之时,上山打死一头羚羊,本来想烤了吃掉还是扛回城卖了。”他说着,就有些垂头丧气,似乎对那个决定很是后悔。

李曜倒抽一口冷气,唐朝的二十斤,那就是后世的二十七斤多,接近三十斤的饼十个自己只怕都吃不下!

“憨娃儿,我记得你耶耶本来姓朱?”李曜忽然问道。

“是姓朱,后来耶耶卖身到东家家里,就改姓了。”

李曜又问:“你有朱姓的名字没有?”

憨娃儿摇摇头:“俺要名字也没啥用,大伙儿都叫俺憨娃儿呢。”他说着一愣,歪着脑袋道:“不对,赵小娘子叫俺憨哥儿。”

李曜干咳一声:“这样,你也知道今日我们与那边那些潞州兵说不定会有些冲突,若是你今日表现得好,回代州我把你的奴契要来,恢复你的本姓。”

憨娃儿点点头:“哦。”

李曜奇道:“你不满意?”

憨娃儿继续点头:“改姓又没啥用,还不如给几斤肉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