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 (第1/4页)

李曜点点头,转身走回御车前,朝李晔笑道:“陛下久等了。”

王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长相与众不同,为乡里所奇——但凡古代帝王个个都是这样。其实这还算好的,更过分的是一些史家吹牛不上税,说某某生时,红光满室,乡邻以为起大火,提水来救,一看是某某家生个大胖小子。然后就有神神秘秘的算命先生称赞:“此儿贵不可言!”云云。

王建生性无赖,在家乡是个人见人烦的主儿。长大后没有正式工作,为了活口,便干起了杀牛、偷驴或贩私盐的无本买卖,生意还挺兴隆。乡里乡亲的对这个王家无赖极为反感,背后都骂他“贼王八”。此后看管牲口较严,王建的买卖做不下去了,手头很紧。正好邻近的蔡州刺史秦宗权到乡下征兵,王建于是干脆参军去了。

虽然王建人品不怎么样,但有的是力气,在这个靠身体吃饭的年代是很吃香的。不久就当上了军队小头目,手下也有“七八个弟兄、十几条枪”什么的。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僖宗李儇为了不想和黄巢在长安把臂言欢,逃到成都去了。为了对付黄巢,秦宗权拔出八千精锐交给太监、忠武监军杨复光去讨黄巢,王建也在其中。杨复光把八千人分成八都,王建任其中一部都头。

后来其中的鹿晏弘部叛唐,在河南一带做乱,王建和韩建、李师泰等四人不想留在河南,想到外面闯闯世界。早听说四川好地方,眼见亲实,几个兄弟各带本部人马蜂拥来到了成都。在成都游玩的李儇见手下多了五千人马,自然很高兴,重赏王建等人,内外呼为“随驾五都”,由李儇的干爹田令孜统一管理。

王建为人狡滑无赖,正投田令孜的脾胃,深为田老太监所器重,问王建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干儿子。王建估计暗笑:“你这个没了把的也想传香火?不过当他的干儿子就和皇帝是把兄弟了,倒也划算”,所以这样无本万利的买卖当然乐得做了。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巢失败自杀,李儇想回长安老家吃元宵,因长安还比较乱,只好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呆上一段时间。因李儇很喜欢王建,但让王建做贴身侍卫。王建当然知道皇帝的份量,把李儇侍候好了弄个肥差,何乐而不为?兴元山路崎岖,栈道毁坏严重,王建小心翼翼的牵着李儇的马前进。

当夜还没到兴元,便在野外宿营。荒郊野岭的,李儇只好睡在王建的腿上,王建则一夜未眠。醒来后,李儇感动万分:“卿真忠臣也!”

王建傻笑:“这是臣应该做的。”为了奖赏王建,李儇把御衣脱下来穿在王建身上。这样的荣誉一般人上哪弄去?这比赏俩钱打发了的档次不知高了多少倍啊。

而祸害天下的大太监田令孜却不想回到长安,半路折回成都跟他兄弟陈敬瑄发财去了。李儇这时也管不了这个老太监了,改由于另一个太监杨复恭任事。

杨复恭虽然取代了田令孜,但因为王建等人是田令孜的人马,万一田令孜在成都遥控这些人和自己做对,弄不好就会惹出大麻烦,干脆把他们都打发掉,让王建去做利州(今四川广元)的父母官。

象王建这样不安份的人哪里能坐得住?天天让他对着墙壁说话,不闷死他才怪。而且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看王建有点本事,担心日后给自己找麻烦,便三番五次招王建去兴元(今陕西汉中),说是要“教给”王建几招发财的路子。

王建又不傻,知道杨守亮在打什么算盘,明显不敢去。手下幕僚周痒对王建说:“今天下分崩,唐室危殆,痒观两川军镇多无才略,都不是干大事的人。王公善抚士心,兼有勇略,不乘起乱世谋番事业,岂不可惜?”王建问计:“则当如何?”

周痒便道:“阆州有的是钱粮,兼地广人稠,公可先取阆州,然后俟机入成都,成就霸业,就在此时。”王建大喜:“公真某之诸葛也!”

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三月,王建挑动当地的溪洞(今侗族前身)中的好动分子,凑集了八千弟兄沿嘉陵江南下阆州去发财。

阆州刺史杨茂实是陈敬瑄的哈巴狗儿,和主子一样德性,暗弱无能。听说王建要找他学习致富经,吓得当夜就逃了,王建入城,自称阆州防御使。于是乎,王建在阆州弄到了不少干货,腰包大鼓,为了扩大队伍,王建招募不少江湖上的亡命徒,这样在阆州胡闹,弄得阆州一地鸡毛。老乡綦毋谏劝王建:“大哥你在这里瞎摆活,终究不是个出路。要做大事,必须军心民心一手抓,然后乘时扩张,据天下之险自守。”王建倒还真有点野心,虽然文化水平有限,听了这话却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