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部分 (第1/4页)

,要集中精力抓好内政。将国家制度框架真正建立起来,将国民素质提高一大步。让中国的人均经济指标追上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个别指标达到领先地步。这个观点得到了政务院和议会系统的赞同,却不为军方所喜。因此龙谦警告军队的元老们,一要认清形势,跟上形势,不要被动地淘汰自己。二要谦虚谨慎,珍惜荣誉,遵纪守法。他说这个话是有所指的,监察部、国安总局及国防部监察局都发现一批牵连到军队的贪腐案件线索,数额很大,目前尚在秘密调查中,没有公布案情。但龙谦对曹敏忠表了态度,不管涉及谁,我都不庇护,一旦核实,该抓就抓,该杀就杀但说易行难,在近百万大军仍在境外作战的当口,在军队内部抓大案是否合适是他必须考虑的。

军队悬而未决的事务还有一个华源中兴的股份问题。其起源是1900年乘火打劫得来的那笔巨款,它是蒙山军起家的根本,没有那笔钱,蒙山军就不会组建自己的企业,就没有与清廷掰手腕的本钱。华源中兴如今已是庞然大物,连带着还有海外的两大实业集团,其资产总额已经是天文数字。按照当时的约定,其股份的大部分属于蒙山军元老集团。在这些企业集团每年利润超亿的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有几个人能面对如此的巨额财富而不动心?将这两个在山东举足轻重,在国内充当了“工业母机”的巨型企业划给几百个私人是不合适的,那样既违背自己的初衷,又会严重地损害民心,损害政府的威信。但简单地将其国有化肯定不妥,自己面对的可是一个握有巨大权力的集团,搞不好会众叛亲离的!

但这个问题不能将其留给后任处理,必须由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来解决。现在连陈淑都惦记着那笔巨款,其他人怎么能不惦记?管理者宋晋国就多次提起此事,希望着手解决这个遗留问题,老宋一定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不好说,不好将实际遇到的压力坦白到自己案前

没有人不喜欢钱啊。那些漠视财富的人一般有着更高的追求,或者是权力,或者是理想。红尘中打滚的人们,有几个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后悔没有及早处置。但当时情况真的不允许。经过蒙山整军的蒙山军将士们能够将这笔巨额财富的秘密守到了建国,已经是奇迹了,而他们确实应当享受其成果,特别是那些牺牲在建国前的烈士们的后人

国事的最后问题就是自己的“身后事”了。最近修宪的呼声日高,他一直静默以对。想看一看各方的反应、不外是支持、反对和保持沉默三种,百姓的态度他不去考虑。他关注的是高官们的态度。目前,只有极少数人亮明了自己的观点,除了陈超、宋教仁、梁启超、段祺瑞等人外。没有人公开反对修宪。修宪的目的是为了修改现行宪法中总统不得超过两届的条文,为他连任扫除障碍,这谁都清楚。陈超是为了他好,宋、梁、段等人各有考虑,但他不认为这些公开反对修宪(实际上就是反对他连任总统)就是反对他,公开反对就不能说是阴谋,他更喜欢这些人磊落的胸怀。赞成的人或许大多数是衷心拥戴他继续干下去。他们认为自己不能退,一退国家就会乱。但肯定有些人在投机,比如最近很活跃的杨皙子就是。连提前释放重新进入政界正在逐渐展露锋芒的汪兆铭也鼓吹修宪,龙谦当然不认为曾经图谋刺杀自己的汪兆铭成为了“龙派”。那些不吭气的显然是反对自己连任的,不过不好意思公开表明反对的态度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态度是坚定的。绝不连任第三届了!

这些年很是读了些书。包括那些在另一个时空曾经读过的,对于中国顽固至极的封建思想有了从前未曾有过的深刻理解:永远不要想着去规定后人该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永远要相信后代比前人更为智慧。他们会找到更高明的路,会将国家治理的更为出色。自己的决定不是逃避责任,而是自省自理,更是为了身后之名。

但他又不能不考虑接班人,不管不顾地将下任总统交给参议院决定是糊涂的,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

目前。龙谦心目中的继任者只有三个人选,方声远、洪粤诚和王明远。三人各有短长。就经济一途,方声远最为优势,他在政务院总理职务上成就斐然,国家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记在方氏头上。方氏对外交也算熟悉,建国后多次出使外国,在国际上知名度高于洪、王二人。在国家将重心转入内政方面,方声远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洪粤诚的长处在于对国家政治体制架构的理解比他人强的多,目前初步奠定的政权结构更多的出自洪氏之手。其对于政党政治的理解甚至强于宋教仁,议会越来越多地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