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部分 (第2/4页)

的几公斤炸弹对于皮糙肉厚的主力舰根本就是挠痒痒,飞机空投鱼雷则认为是天方夜谈。总体上。以萨镇冰为代表的海军老派人物对于高层确定的以飞机为作战核心的思路表示反对,海军大部分人对于飞机的认知不如尝到甜头的陆军。只有极少数。比如方时俊,出于对龙谦的崇拜,仍然拨巨款加大对航空鱼雷的研究,但因保密及没有技术来源,进展极为缓慢。另外,经过海军作战部的推演。即使造出可以投入实战的航空母舰,也必须配套相应的水面舰只,而目前中国海军尚无一艘标重超万吨的军舰,与海军假想敌日本差距过大。购买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可以缩短中日海军目前的严重不对等状况。对日本海上运输线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渤海的控制。另外,海军高层更愿意就此获得大型军舰的造舰技术以及大口径舰炮技术,希望通过此次军购解决主战舰艇的建造短板,积累经验。这些都是此次军购获批的主因,当然,这几年尝到引进技术甜头的国防军高层与美**方签署了舰炮方面的一些技术引进协议,美国已经确定扶持中国抗衡日本海军的战略,对此很是慷慨,只是象征性地要了40万华元的技术转让费而已。

如果方时俊是以学生身份求助美国同行,商凤春则充当了美国人的老师。中国的航空技术来自美国,这是不需争议的,但十余年来发展却迅捷有效。中国航空兵的作战经验以及作战飞机的制造都颇有可观之处。最早将机关枪装上飞机使其具备了作战能力的就是中国。这个专利技术为中国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而航空炸弹的运用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14年,各国的军用飞机尚处于侦察通讯阶段,而是年进行的中日战争,中国航空兵已经是一支具有现实意义的作战力量了。中国空军在山东战役的经验极大影响了世界各国空军的发展,由于工业基础的不同,到1918年,英法德三国空军力量已经超过了中国。但美国因参战时间晚,其航空兵力量尚不及中国,更遑论实战理论了。

商凤春上将向美国陆军航空兵介绍了中国空军的编组与实战经验,美国虽然航空发达,论航空基础美国无疑大大超越中国,但实战经验却严重不足。商凤春上将的造访令美国陆军航空兵高度重视,对商凤春所宣传的空中致胜论颇感兴趣。不过,美国人已经没有时间进行实践了,就在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德国正式战败投降了。

期盼已久的胜利似乎很突然,又顺理成章。鲁登道夫走后,德国向美国发出了外交照会,实际上是一份投降协议书,可怜巴巴地说,“德国期望实现按照总统先生意见勾勒出的和平正义的停火。”换句话说,就是德国愿意接受美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此时,奥地利和土耳其先后投降,德国各省会城市都爆发了革命,慕尼黑宣布成立了共和国。

10月28日,协约**事指挥官会聚一堂,研究给予德国的和平条件,中国没有参加。英法美三国的意见无法统一,会议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中国高级代表团访美的一些消息开始流传,英法已经感到美国在得到中国支持后越来越具有支配力,害怕和平最终由美国人决定,特别是英国人担心更甚。涉及到战后的贸易规则,海洋自由的准则,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英法开始转变态度了。

时间拖到11月1日,德皇迫于内部的压力正式宣告退位,跨越国境跑到了荷兰。德国天主教中央党的厄兹伯格率领德国代表团去了协约**事总部贡比涅,跟协约国主要国家商谈投降事宜。英法背着美中意日等国正式向德国提出了投降条件,包括必须交出的武器数量和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在内。英法给了德国三天的时间,德国答应了这个条件,停战将在1918年11月4日零时正式生效。

美国对此表示严重不满,特别是远征军指挥官潘兴将军,认为必须攻入柏林,投降书应当在那里签署而不是在贡比涅。但大势所趋,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潘兴将军指出,“这样德国不会承认失败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你们看吧,有人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未完待续。。)

ps:中头彩了。买辆车遇到发动机漏油。明天要去处理此事。u

。。。

。。。

第七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二

1918年11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据不完全统计,此战死了1050万人,其中同盟国440万,协约国610万。各国的死亡人数如下:德国210万,俄国200万,法国155万,奥匈120万,英国90万,土耳其80万,意大利65万,罗马尼亚35万,塞尔维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