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阆远钥站�抗僭钡淖鹁础I铣凳保��灿幸馊寐薷�冉�! 叭コХ堪桑 薄 ÷薷�患偎妓鞯卮鸬溃��嫡狻叭菘舜笊簟保�俣嚷�⒆晕滥芰Σ睿�涞焙湔ɑ�芽爸厝危��氐闶瞧轿取⒓峁蹋�灰�约痈淖埃�湍艹晌�衔�媸实目突�>」芮耙惶烊ト菘怂沟墓こ�硬炀头闪�3个小时,今天又是2个半,罗根依然精力充沛,完全不见疲惫之感。 “好,去厂房!”维克对司机说。 罗根有意让弗莱里希博士跟自己坐在一起,履历显示,这位刚刚步入中年的飞机设计师参加过BF-108型联络/教练机的设计研制、BF-110型双发战斗机的后期改进以及梅塞施密特公司的一些单体研发项目,在飞机结构和应力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恰好是研制大型滑翔机最为关键的部分! “听说博士您是巴伐利亚本地人?”罗根有意不去问那些与样机研发有关的问题,尽管在对容克斯的样机有所了解后,他更加关心梅塞施密特的样机能否按照计划书那样在7月底之前进行试飞。 “嗯,我出生在弗赖辛,慕尼黑南边的一座小城,并且在那里呆到了17岁,然后去了慕尼黑!” “噢,我去过慕尼黑,那里的啤酒棒极了!弗莱辛也是啤酒产地之一么?” 说到自己的家乡,弗莱里希博士很自豪地说:“嘿,从前可是特供宫廷啤酒哟!” “噢,是吗?那太厉害了,有机会一定要品尝一下!”罗根见交流的气氛已经比较放松了,便和悦地问: “最近工作还顺利吧!” 弗莱里希博士微微皱了皱眉,“说不上好,因为项目比较急,我们的工程师和工人都在加班加点!” “真是辛苦大家了!”罗根抚慰道,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梅塞施密特公司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当属德国空军现役主力战斗机BF-109和BF-110,但他们的技术实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战斗机——尽管他们的阻力来自于梅塞施密特博士的死对头、已经担任空军副司令的米尔希,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梅塞施密特公司凭借1934年第4届国际飞行大赛上的惊人之作一炮而红,随着这两款战斗机作为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参加了一系列作战行动,到目前为止表现良好,梅塞施密特公司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批订单和巨大的声誉。如今随着生产型号和数量的逐步稳定,他们的技术研发力量应付两款主力战斗机的后继型号绰绰有余,正是“开疆辟土”的大好时机!

第5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

比一般机库更高更宽敞的弧顶车间里,罗根见到了正处于组装阶段的“华沙南”——德国空军为这个大滑翔机计划起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代号,容克斯公司的“华沙”,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华沙南”。 “目前的完成进度是百分之七十一,按照预定计划,第一架样机应该在本月28日之前完工,30日进行首次试飞!”弗莱里希博士很是职业地介绍到。 “那还有一周时间!” 罗根下意识地说着,目光从第一架样机的机头扫向机尾,相比于昨天这个时候在容克斯工厂车间里见到的样机,梅塞施密特公司在进度上确实落后一些:这三架巨型滑翔机的机头和机身还没完全覆盖蒙皮,机尾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尽管如此,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在它们面前就樱桃对比于西瓜之渺小。 德国空军发出的竞标通知是能搭载全副武装的IIC型坦克或88毫米炮及拖车,容克斯公司稳妥地选择了接近下限的数值:11吨;梅塞施密特的计划则显得雄心勃勃:20吨。因此,双方的样机孰大孰小一眼便知,算上体型上的差距,罗根注意到眼前这三架滑翔机的尾翼结构明显比容克斯公司的样机大出许多——在先前与容克斯公司的设计师交流时,罗根就听对方关于尾翼过小的担心。出于职业操守,他本不该向弗莱里希提及这一点,但以罗根的人生经历,循规蹈矩并不在他的字典当中。 “尾翼,适当的大一些应该是有好处的!”趁着别人没注意的时候,罗根小声对弗莱里希说。 博士一点都不觉得惊奇,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是的,少校,我们在这方面有特别考虑过!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牵引机,当它全负荷起飞的时候,就算我们现在功率输出最大的容克斯90也没办法让它升空!” “是么?” 罗根没有任何表示的说了一句,他穿越之前只听说过Ju-87和Ju-88,以至于昨天在容克斯的工厂闹了个小笑话:空军少校竟然不知道Ju-90为何物!原来,这Ju-90是目前德国仅有的四发飞机,于1937年投产,由于各项性能均不适合作为轰炸机使用,目前主要用来进行空中运输,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