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只有苏军下碧的三分之一! “长官,有大量步兵朝我们这边靠近,很可能是刚刚从阵地上撤下来的苏军部队!” 负责殿后和侦察的轮式组行家车,以有效距离在旧公里以内的无线电对讲设备报告了战场的新情况,汉斯法尔隆上尉镇定自若地命令道:“先确定不是我们的部队再开火!” 既然是装甲穿插作战,敌我混杂的情况在所难免。 不过,装甲部队的强悍火力、防御和机动力量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大纵身穿插作战能力一相比之下,空降兵虽然能够穿插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具备独立攻坚或是高强度的防御作战能力。 紧随坦克部队推进的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这时候也已经在苏军的桥头阵地里做好了防御准备,尽管他们的数量不多,却能够很好地弥补坦克部队的近距离火力盲点。在战斗状态下,装甲步兵们纷纷下车作战,而半履带式装甲车上往往只留下一名驾驶员、一名机枪手和两名迫击炮手留在稍后一些的地方。稀疏的枪声突然从桥梁南侧传来,片刻之后,无线电通话器中传来了侦察装甲车指挥官的声音:“见鬼,长官,那些都是俄国人!他们在向我们开火!” “装甲排立即撤过来!其他人,等敌人接近到劝米再射击!敌人撤退就停火,明白吗?”汉斯法尔隆上尉喊道,等一切都部署妥当了,他专注的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在时而腾起、时而湮灭的炮火下,苏军步兵引影越来越清晰,而人群中并矛坦克的身影! 随着到自己到桥头的距离逐渐拉近,苏军终于发现了桥头阵地已经易主,但混乱的局面已经容不得他们的指挥官再认真组织反击了! 等待对方的距离足够近,汉斯法尔隆上尉通过无线电对讲设备猛地下令开火。 这响亮的声音几乎不使用通讯器也能让默默等待的德军官兵们听见,刹那间,各式各样的火器都在向阵地前方的俄军开火。在劝米的距离上,坦克炮、机关炮以及轻重机枪的杀伤力让苏军步兵们无法再前进哪怕凹米! 在血肉之躯与金属风暴的正面对抗中,前者由于巨大的伤亡和士气上的急速衰弱而后退了,但撤退至此的苏军步兵毕竟占据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一虽说这支德军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他们的阵地并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但是在整体战略上仍然占据着主动权的苏军官兵并不愿意轻易地放弃抵抗。十分钟之后,在几门反坦克炮和步兵炮的支援下,苏军步兵们又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他们学乖了一些,不再盲目地向桥头猛冲猛打,而是躬着腰、低着头,相互之间以2到3米的间距快步向德军阵地这边推进,当其中一支部队遭到德军火力的压制时,其余部队就会加快速度向桥头前进,如此交替往复,庞大的进攻队列竟不断逼近半个小时之前还在己方部队控制下的桥头阵地。 “排注意了。等我们开火之后就发动所有坦克,我一下命令你们就朝着敌人攻击前进,但不要超过劝米距离小明白吗?” 当大批苏军步兵冲到距离桥头阵地只有劲米左右时,猛烈的炮火和弹雨在瞬间爆发了,纷飞的弹片和穿梭的子弹无情而高效的掠夺着苏军官兵的性命,只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苏军伤亡人数就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汉斯法尔隆上尉只从自己的炮塔里探出小半个脑袋,右手拿着望远镜,左手紧握着无线电对讲器。夜间的黑暗已经被炽烈的火光所驱散,视线中,成片成片的苏军步兵倒下了,但在某种奇妙力量的驱使下,更多手持步枪的战士奋力向前奔跑。令人充满遐思的是,这样的场景在上一场战争期间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压路机”的威名建立在无数基层官兵的生命之上,这难道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匕,人们已经顾不得去想这些问题了。当德军机枪手们不得不暂停射击去更换那过热的枪管时,德军阵地上的火力一下子减弱了不少,而苏军也趁着这个不断拉近自己与德军阵地的距离。 眼看着步兵们就要冲进桥头阵地了,汉斯法尔隆上尉喊道:”排,出击!” 激烈的炮火掩盖了那些隐藏在桥头阵地后面的德国坦克启动的声音,当它们出现在阵地上并且一面开火一面向前推进时,苏军官兵们显然吃惊不已,这时候他们的前锋部队距离桥头已经不足四米了!压低炮口,不用多做瞄准,也不用停车射击,行进在最前方的召坦克在几秒之内先后射出了它们的歹毫米炮弹,与此同时,个于车体前部的机枪也索索索地喷射着骇人的烈焰。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它们那赤红的火舌让每一个苏军士兵感到恐慌。 四个偌大的负重轮在飞速转动,巫轻型坦克沉稳地向前推进,钦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德军各型坦克中最快的,炮口所指的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