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蕉坊�栽谥沂档芈男凶攀鼗ぶ霸穑��橇郊芤蛔椤⑺募芤蝗海�谂绦�胁欢舷蚋呖张郎���渴鹪诨�≈芪У姆揽张谑置且哺鞴檎轿唬��松偈�罩莆淦鳎�蟠笮⌒〉牡轮品揽张谙匀皇谴痈魇σ约昂>�锹讲慷映榈鞫�吹摹! ±锵L鼗舴业牟文惫俅恿旨淇觳蕉�矗�蚨ネ飞纤竞蜕纤镜纳纤颈ǜ嫠担骸昂>�状镌诶锛右远�⑾至舜笤�60架苏军飞机,此外,我们的侦察机也在里加东北方40公里外发现一支苏军装甲分队” 所谓分队,通常是指那些规模不大的侦察部队,接踵而至的报告让罗根隐约觅到了曾经的热血沸腾,他对曼施坦因说: “莫不是苏军想抢先发动反击?若是如此,我们正好借此掩盖兵力调动的真实目的” 曼施坦因的反应显得比较平静:“估计是沿着铁路线从莫斯科方向来的那支苏军部队,虽然不清楚番号,但根据我们的侦察,他们以步兵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坦克和卡车,不然早就该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苏军开战时庞大的装甲部队,大部分都在波兰战场上消耗掉了,如今根本无力阻止从前那样的大规模装甲突击了对付步兵用步兵就足够了” 这时候,罗根脑海中倒是浮现出了另一个历史时空的库尔斯克大会战,数千辆坦克相互倾轧的场面该是有多么的震撼? 'yxg。cc'

第15章 桥墩

在丘陵起伏的拉脱维亚,罗根终究没有看到上千辆苏军坦克发起集团冲锋的壮观景象。目前这个阶段,苏联人手中若是能够集结起战争爆发时那般庞大的装甲集群,也不至于在正面战线上对德军的冲击束手无策、被动挨打。 苏军师级规模的进攻以五十余辆坦克和少数装甲车为先导,假若这些坦克都是KV系列的重型装备,胜利还有那么一点盼头,可是几辆K…28加上一堆BT快速坦克,在德军反坦克部队的75毫米炮面前压根就是活靶子,而且战斗刚一开始,德国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就从里加湾前来助阵,那些足以干翻普通舰艇的重磅炸弹在近距离上对于装甲目标亦能够形成致命打击。 德军轻而易举地拔掉了对手的“钝牙”,接下来的战斗便显得乏善可陈。上万名苏军步兵在进行了惨痛而无望的攻击后停住了脚步,他们试图就地构筑战线等待援军到来,可曼施坦因的部队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整装待命的第8装甲师抽调出一个装甲团,协同第3摩托化师的两个机械化步兵团、第22机降师的重装团以及第290步兵师一部发起了迅猛反击,2个小时之内即击溃了这支意志并不顽强的苏军部队,俘虏苏军官兵1000余人,并故意放任其残部仓惶向东退却。 积极的正面防御初战告捷,由党卫军“骷髅师”改编的德国陆军第22装甲师也在加满燃料、补满弹药后踏上了新的征途。发动机的马力并非决定德军坦克行驶速度的唯一因素,苏军从东、北两个方向调集的反击部队虽然大都还未到位,但从里加港通往北方以及苏俄腹地的道路都被苏军封锁起来——那些从里加撤退的部队连同各地守军利用宝贵的时间抢筑了防御工事,有些防线直接将公路拦腰截断,有些依托地形俯瞰公路,公路所经过的大多数城镇也都得到了武装。 按照常规作战模式,一个强化的德军装甲师完全可以攻下这些并不成熟的苏军防御工事,但耗费的时间和花费的代价就值得指挥官们认真考虑了。所幸的是,经过了两年的战争磨砺,德军地面部队以及为他们提供空中侦察、掩护和火力支援的航空部队在技术装备与战术理论方面都已磨合到位,空军侦察机飞行员成了陆战指挥官们的眼目,对战场的掌控距离远远超出了望远镜的视距。对于那些仅有少部分步兵驻守的堑壕,德军先头装甲营在不作火力准备的情况下发起果断冲击,往往一次就能够拿下阵地,收拾残敌、打扫战场的任务则交给跟进的摩托化步兵;对于那些固守村镇的苏军部队,德军装甲部队冲击之前先指引斯图卡进行一轮俯冲轰炸,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手的抵抗意志;至于那些固守桥梁并且可能做了破坏准备的苏军守卫部队,便直接交给斯图登特元帅手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伞兵们解决。 “目标区域西风风力大于3级30秒明白了” 容克…52吵杂的机舱里,坐在靠机舱位置的伞兵军官表情严肃地挂上了内部通讯电话——最初的时候,飞行员通过简单的红绿灯通知伞兵们准备跳伞或是跳伞,伞兵们远道而来,对舱外气象状况往往缺乏实际了解,于是一些专门用于空降的运输机安装了更为精致的设备,包括可以传递直观讯息的内部通讯设备。 机舱里坐着整整11名全副武装伞兵,他们的平沿头盔套着制式网绳,以避免这些原本用来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