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在听到空袭警报之后,才开始采取预防措施。第一批炸弹落地之后,预防措施才结束。一些病人被安置在床下,身上盖着床垫;楼上的病人匆忙地被搬到楼下。但有一些病人(十五个产妇和十二个骨折病人)不能很快移动,不得不留在原地。一位叫哈里·温特的加拿大年青医生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我把全医院所有空袭预备警报灯开亮了,然后开始巡视病房和走廊,看看一切事物是否都弄好了。我走上了主楼的搂顶平台,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医院地上到处闪烁着简直有成百的燃烧弹,像是一棵巨大的圣诞树上的电灯在闪闪发光。”空袭时,不能走动的病人躺在铁丝框架里,他们透过被炸开的墙沿观看德国飞机。全医院的灯都熄灭了。应急发电机发出的电,仅够借助汽车前灯的灯光做手术之用。汽车前灯是草草弄好接到电池上去的。大多数受伤的人都被送到这所医院。但是,医院里的电和蒸气全完了。不久,医院底层每一英寸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躺满了病人和伤员。治疗是在用防风灯和手电筒的光线下进行的。到了黎明,医院成了没有窗子的断垣残壁,它被高爆炸弹击中不止五次,被燃烧弹烧着的次数达数百次。

全城其它地方也是如此:先是惊慌,接着是灾祸降临。大胆的“布伦海姆”夜间战斗机不能驱散川流不息的德国轰炸机,高射炮火也不足以迫使德国轰炸机高飞。警报发出后几分钟内,燃烧弹像雨点般地落遍全城,接着就是高爆炸弹的沉重爆炸声。“月光奏鸣曲”恰恰像“超级机密”事先通知那样在进行着。希特勒摧毁了圣迈克尔大教堂,为慕尼黑啤酒馆受到的轻微损毁报了仇。

被破坏了的大教堂变成了英国英雄主义的象征,还是说它是牺牲的象征为好。圣迈克尔教堂不应该遭毁坏。因为,起初火势很小,如果事先安排好紧急供水,它可能免于火灾。

全城有成百起同样的事情发生。考文垂的有些地区像鹿特丹那样被夷为平地。被摧毁的房屋总计五万零七百四十九所。所有的基督教教堂只有圣芳济教堂的古老尖顶没有被炸毁。十六世纪用半木半砖建造的福特医院只剩下一堆薰燃着的木头。标准汽车厂与散热器和压力机公司,以及大约十二个同飞机生产有关的工厂和其它九个工厂受到严重损坏。公用事业的破坏使其它工厂不能开工。将近两百个煤气管道破裂,遭到破坏的输电线、自来水总管道、污水处理系统和电变设施不计其数。所有铁路线都被阻塞,所有公园都堆满碎石瓦块,几乎不能通行。一个星期后,一个着火的地方仍然在徐徐燃烧。约五百家商店遭到破坏,使食品分配造成很大困难。

空袭长达十小时之久。“月光奏鸣曲”计划完成了它的使命。一个德国随机记者把它叫做“空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袭击。”他在描绘他飞离这座城市时的情景说:“大地好像崩裂了,大量熔岩喷向空中在返航途中,远远望去,一千米高的火一般的烟云,像一个凶兆的灯塔一样明得满天通红。”只有一架德国轰炸机,在飞向考文垂途中,在拉夫巴勒附近被高射炮火击落。

虽然,那天夜里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一百六十五架次,但它报告说,只发现七架入侵飞机,七架之中有两架受到攻击,但没有一架被击中。

能不能做更多的工作来拯救这个城市呢?回答是肯定的。为了保卫伯明翰和沃尔弗汉普顿做过更多工作。对于前者,英国皇家空军派了二十四架汉普登轰炸机,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布下一个空中地雷阵。对于后者,空袭完全被挫败了,因为德国人知道空防突然加强了,大概他们认为是利用无线电情报系统得到了情报,当然可以做些工作把更多的民防和救火增援力量派到考文垂或其附近地区。但是,官方历史记录清楚他说明,黎明前,即空袭结束之前,没有这样做。

《纽约时报》驻伦敦记者空袭后到考文垂去采访,报道说:“考文垂现在像是一个遭受地震破坏的城市。”伦敦《泰晤士报》把考文垂称为“殉难的城市”。的确是这样,这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超级机密”殉难了。

它的市民中,约死亡五百五十四人,其中一百五十人因尸体无法辨认而葬入一个公墓中,另有八百六十五人受重伤。大约四千市民受了其它伤或烧伤。

他们的城市遭到浩劫,变成一片废墟。这就是为了保护“超级机密”而付出的代价。

第三节 独特的战争

1940 年至1941 冬季,暴风雨和浓雾保护了英格兰的城市,使其免遭德国空军的轰炸,英国人因之缓慢而稳步地复苏了。当他们的力量恢复过来的时候,远在几千英里外的利比亚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