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这一日,他在家中长吁短叹,助手朱竹泉进来道:“先生,郑先生来访!”

“郑先生?哪个郑先生?”冯如有些意外,感觉好像没有认识姓郑的先生。

朱竹泉道:“就是一个多月前,咱们回来在香港停靠住宿时求见的那位郑先生,振华公司萧震雷派来的人!”

冯如皱眉道:“是他?这样吧,你让他进来,我当面回绝他,绝了他的念想,免得以后他再来,被那些盯梢的看见了可不好!”

“是,先生!”

不久姓郑的先生被朱竹泉带进来,冯如问道:“先生为何又来?如上次不是跟先生说得很清楚了么?”

姓郑的先生笑道:“冯先生,此次是来救你的!”

“救我?我无病无灾无祸,为何要你来救?”

郑姓青年人摘下礼貌道:“清廷方面已然怀疑先生与革命党有染,现在外面日夜有清廷的探子监视,难道先生在这里住得十分舒坦?对于先生来说,研究飞机,制造更加性能更加强悍的飞机才是先生一生的目标,现在您被困在这里,难道就能完成这一目标吗?时不我待啊,美国人的飞机已经在巡洋舰上起降了,现在列强各国已然看到了飞机在战略上的巨大价值,都在大力研发,我国本已在陆军和海军方面落后列强甚多,空军是唯一有机会与列强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兵种了!”(未完待续。。)

第300章 会面徐绍桢

“空军?”冯如有些失神,随即反应过来,一拍手掌大声道:“对,就是空军!是啊,时不我待啊,可我现在被困在这里,我怎么能出去,而且清廷既然已经盯紧了我,即便我去了上海,那里也依然是大清的天下啊!”

青年笑道:“丈夫大可放心,我的老板已经为您建好了全世界最好、最大、设备最为完善的飞机制造厂以及研发实验室,您在那里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没有任何人可以打扰您,只要您同意,我们立即想办法把您和您的家人秘密送出去!”

冯如十分激动地握着青年的手:“好好好,我愿意去,我已经等不及了!”

5月初,在铁血行动科的安排下,冯如一家安全抵达了上海,萧震雷专程从苏州赶来迎接,冯如对萧震雷如此年轻十分意外,但也变得很随意。

萧震雷筹建的飞机制造厂、研发室和风洞实验室让冯如十分满意,他欣然接受了萧震雷的聘请出任振华飞机制造厂的总设计师,然后又十分无奈地结束了萧震雷的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准他亲自驾驶飞机实验性能,只能由专门的试飞员进行。

5月8日,在国内形势的压力下,清廷不得不实行所谓的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具体的内阁名单如下:总理大臣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消息传出之后,举国哗然。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高涨。直接促进了民族革命的爆发。

自去年九月开始,各省代表在资政院会议上提出要求颁布宪法、组织内阁、开设议院等要求,而且奉天的代表要求明年就召开国会,并认为军机大臣责任不明,要求设立责任内阁。在这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立宪派人士多次赴京请愿运动的压力下,清廷不得不实行内阁制,可这内阁就是个皇族内阁,根本是换汤不换药。

立宪派请愿的目的本有两个。其一是速开国会,其二是责任内阁,速开国会的要求就已经被打了折扣,而责任内阁又完全是一个皇族内阁。这让立宪派人士大失所望,对拥护清廷之心瞬间冷却下来,包括曾经的铁杆立宪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等人。

与朝野立宪派的普遍失望相比。地方汉族大员对新内阁的反感同样是致命的。“皇族内阁”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对的权利,改将各省交由内阁统辖。而这是早已坐大的地方实力派完全不可接受的。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当革命匆匆来临。以往曾维护皇室、反对革命的立宪人士和地方官僚为何竟大都抱持幸灾乐祸、乐观其成的态度。

在这件事情上,清廷方面可以说在政治举措方面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还不算,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