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周培公不解的道,“那将军的意思是?”

“这么说吧,咱们就驻扎在这里,若是靖南王的兵马能够打过来,咱们就出兵接应,一定会顾全义气,”林风霍然起立,神色激昂,待军官们露出凝重的神色时,他却微微的笑了一笑,“不过,若是靖南王自身难保,咱们也得给自己找条活路,到时候投降大清,谁也没得话说!!”

林风说完这话,军官们个个神色欣然,深感自己果然没跟错人,这个老大除了谋略过人之外,还既讲义气又有头脑,以后一定前途远大。

周培公哈哈大笑,指着林风连连摇头,“将军果然老谋深算!!”

“就这么着,咱们就在这里等,靖南王来了咱们依旧是他的部下,若朝廷大军来了咱们也就立马弃暗投明,反正这荒凉小县,一时之间谁也看不上眼,”林风笑嘻嘻的道,“这个临济县一切照旧,周大人呢,您还当您的县令,我还带我的兵,咱们谈谈说说交个朋友,公事上两不相干,如何?!”

周培公想了一想,他深通韬略,自然也不是迂腐之人,眼下自己落入人手,若是说个不字多半马上人头落地,而且根据他对战局的了解,耿精忠一定是败亡收场,而这个林将军的部队以后也多半会投降,到时自己再好好周旋一下,不仅无罪,反而很有可能捞到一个“劝降敌酋”的大功——反正自己也没有投降不是?这么多人在场,以后谁也难得冤枉到我。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朝林风拱了拱手,“将军安排如此周到,在下敢不从命?!!”

第六节

临济位于雁荡山北侧,是一个依山临海的小县,与她在山东齐地的同名兄弟相比,这个县城贫瘠得出奇。据说这个县城在明朝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后来连连战乱,又是农民起义又是清军入关,大批流民奔逃入山,人口渐聚之后,地方政府为了方便征税而设立,但在此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清朝初定之后,流民陆续返乡,这里又重新沦为了一个穷山沟。

虽然林风没有什么混军阀的想法,但作为第一个占领的地盘,他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了解临济县的现状。

经过初步清点,临济县在籍有百姓四万多人,其中一半是县城附近耕种山坡田的农民,另外还有六千多人是山中的猎户,剩下的就是海边的渔民。当林风率一伙人大肆搜刮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确是没什么油水,从县衙门的库房里就可以看出来,全县存银居然只有区区六百多两银子,而粮草则根本没有,一问周培公才知道,前几天他就奉令把所有的粮草上缴到台州府了,眼下的粮库自然空空如也。

幸好林风的这支部队自身就是辎重部队,暂时不用为粮食着急,而那随军携带的七十八万余两银子,林风自然毫不客气的据为己有了,反正靖南王此刻焦头烂额自身难保,也不用担心他会来上门要债。

林风占领临济县之后的第一措施就是下令全军上下剃头发留辫子,这个倒行逆施的命令倒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抗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此刻己军深入清军腹地,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朝廷大军,这样易服改容自然会对保全性命大有好处,而且现在身边临济县的百姓个个拖着辫子,自己脑袋乱糟糟的样子虽然保持了汉族本色,但也未免显得怪模怪样,所以仅从审美观念来考虑,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伪装了,那就得伪装到底,这个县城的武库虽然只有几把破枪烂刀,但清军的被服倒还存了五六百套,加上从被俘守军身上收缴来的一共可以凑齐八百件,正好可以伪装一个棚的步兵,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林风命令心思比较活泛的王大海率领他的部下伪装成清军出城驻扎,扼守各个交通要道封锁消息,此外还拿出几千两银子命令城里的裁缝加紧赶制清军军服,于是几天以后,林风在远在北京的朝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大清的游击将军,宣布了对临济县的合法占领。

虽然是准备投降,但乱世之中有枪便是草头王,林风自然也得乘机扩大队伍,在大发了一阵银子之后,一声令下那两千多名精壮挑夫立即进入服役状态,除了充实赵广元、刘老四、王大海的部曲之外,林风也下令从各营中抽调有经验的老兵,以此为基干组建了自己的亲兵部队,分别交给李二狗和三个军官加紧训练,至于战斗力会如何林风倒不是什么很在乎,到底这也只是一个预防措施而已,不管怎样,即算是投降,一支四千人的部队也总比两千人的砝码要重,这样投降之后自己混的官职也肯定会更大一些。

但就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军运动中,林风手下的士兵闹出了一些很不和谐的噪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