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担任流民迁移安全任务的是汉军王大海部和林风中军骑兵孙思克部,林风给他们的手谕是不得擅自挑衅清廷辽东驻军,本来这是一个非常之保守的军事命令,但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取得了令汉军高层尴尬无比的战果。

北京的一万新兵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战斗力,经过商议,林风决定趁着严寒到来之前,把这批新兵补充到各地驻军中去——自从上次战争过后,现在驻扎在各地的汉军各部都有不大不小的缺遍现象,而情况最严重的就是驻军大同的赵良栋所部,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他手下的部队居然只有六千出头,而最为严重的是,他的部队没有炮兵编制;德州前线的部队好一点,刘老四暂时接管了被调任海军的杨海生所部,总兵力约有一万三千人左右。借着这个机会,林风签发了杨海生、施琅和调令和正式提升赵良栋、孙思克为军级将官的命令,这里赵良栋的部队将被补充齐整并增加要塞炮部队,而孙思克则被从辽东前线调回,接替杨海生的空缺。

随着风尘仆仆的孙思克回到北京的,就是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战果。前段时间他协同王大海部队兵临山海关下,骑兵四出警戒,用进攻姿态警告驻防山海关的清兵不许乱说乱动,因为山海关的清军不足两千,实力确实太也薄弱,所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不过当几场大雪落下之后,孙思克例行巡哨的骑兵忽然发现山海关的清军一夜之间全部撤得干干净净,除了城楼上留下几面龙旗之外,连安在城头的那些大炮都被拆卸一空,当消息传回大营之后王大海和孙思克自然是大吃一惊,以为对面的清军在耍什么花招,于是出于谨慎方面的考虑,两人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侦察性佯攻,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汉军不伤一兵一卒占领了山海关。

这个令人惊讶的战报到达北京之后,林风确实是被吓了一跳——根据陈梦雷情报部门说述,现在的满清辽东政权也不是什么非常虚弱,虽然兵力不足但经过这么大几个月的战备之后也还是有了一战之力,现在他们出人意料的忽然放弃山海关这么一个极具有战略意义的桥头堡,当真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就在林风仔细盘问孙思克的时候,陈梦雷捏着一份卷宗和周培公联袂来到元帅府,草草行礼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报告道,“大帅,我前天快马通传了咱们在辽东的细作,刚才消息已经过来了!”

“哦?!细作怎么说?!”

“大帅,那边几个细作给的消息零零碎碎,我刚才拉着培公整理了一下,据我们看来,清军这次撤退,可能是迫不得已。”陈梦雷面上喜气洋洋,看来这个消息应该对汉军非常有利。

“这个第一个原因就是大雪——大帅有所不知,现在辽东那边地上的积雪已经积得极厚,来往行动和军需运输很不方便,而山海关悬于我大汉兵威之下,清廷奉天方面实力不足,委实难以支撑”

“这个似乎有点道理,不过他们据有坚城,就因为道路不好而撤退,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吧?!”林风失笑道。

“当然不仅与此,”陈梦雷和周培公对视一笑,“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辽锦一带的佃民最近揭竿而起,组成了几路流匪,几乎割断了山海关与奉天方面的联系”

“你说什么?!”林风愕然,突然站起,接过陈梦雷手上的战报,喃喃道,“开玩笑,怎么可能?!”

“大帅有所不知,此事确非偶然,若究其原因,还与那三藩造反有关!”陈梦雷拈须微笑,“那三藩可都是出身辽东的大户世家出身,这几十年跟着鞑子发迹了,更是大肆购买房屋田产,所以辽东一地有‘吴、尚、耿、祖四柱擎天’之说,——这里的其他三姓就是三藩,另外那个‘祖’是吴三桂的嫡亲、前明祖大寿一系”

林风立即反应过来,脱口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这次他们造反之后清廷在辽东搞了一场大清洗?”

“大帅明鉴!”陈梦雷拱手笑道,“自吴三桂一起兵,康熙就立即斩杀了留在北京为质的平西王世子吴应熊,除此之外他还下令尽夺三藩地产,诛杀其居留于清廷之地的亲族——大帅不知,仅就这么一道圣旨,清廷在关外的官员们可就敲骨吸髓发了大财,除了吴三桂的亲族被杀得干干净净之外,那些耕种他们家族田地的佃户们也都是家破人亡、哀鸿遍野”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林风点了点头。

“除了这些之外,另外还有一条好消息!!”陈梦雷献宝一样,兴奋的道,“根据细作回报,现在满人的老家、黑龙江一代的深山老林也出了大岔子——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