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都能算做“惊天动地”,当学政把这个所谓“明物科”的“时艺制抄”(注:时艺,又可称“制艺”或“时义”大体上多是八股范文,阐述“古人今问”的技巧,效果类似于现在的“模拟试卷”)发下去之后,大伙才明白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严格来讲,这个科目倒有点象是“格物”,但若是按照教材来看又太琐碎,从农政到物理,不少内容几乎近似“技匠之流”,因此不少人认为这种做法实在是有辱斯文,因为上千年来大伙都觉得读书人和这些东西搭不上边;另外也有一部分鼓掌叫好,不过他们倒也不觉得这个新科目如何了得,绝大多数是庆幸多了一堆进士名额,而剩下的一部分只是厌恶八股罢了。

实际上这个时代士林中人也有不少人非常反对“死八股”,其中不乏名人大家,比如写文章大骂林风老丈人的那个吴梅村,这个人风流倜傥诗文滔滔,按文坛等级来看他考个什么状元探花应该是毫不出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人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但却唯独写不了八股,年轻的时上场屡屡受挫,后来到老了就干脆发了横,谁在他跟前说八股他就骂谁。所以这个时候看到大汉朝廷改革科举,类似的人物不管对不对,先叫一声好再说。

这个事情对于林风来说倒没什么大不了,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正在山西大战葛尔丹,相对于战争来说这种事情实在是有些无足轻重,所以尽管士林反响很大,但传到他这里也就是一件芝麻小事,反正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只是一锤子买卖——举人名额给了,进士头衔也承诺了,开不开科在我,考不考在你,随你的便。

在这种一锤定音的情况下,士林的反对声也渐渐消失,实际上关于朝廷开新科目的事情并不触犯他们的利益,而原来的八股策问等也是照样要考,如果就源头来看这种事情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起码宋朝就有考医生这一说,而且以格物晋身的也不是没有,到最后考场大门一开这个声音立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就算最傲气的士子也没有谁胆敢拍胸脯说“老子一定中”,搞不清哪一天走投无路还得去走这条路。所以按照这个思路下来,这一次参加“明物”科考试的举人绝大多数都是原来比较倒霉的家伙,抱着撞一撞的心态上场,而到了春闱拉开的时候,这两个科目在士林被定位为“别途”——这个意思就是不算是正儿八经举制之路,但也不失为一条报国晋身的途径,虽然评价比较低,但到底还是承认了它的地位。

不过令这些举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居然还很有几个红毛番参加,最先发现这件事情的是几个去礼部投帖报道的山东举子,当时一看这几位同年居然黄眉毛绿眼睛差点被噎死,事情一说开立即震惊了北方士林,有心人随着源头一查原来这几个番夷是来自北京郊外汉番合办的那个“东方神学院”,于是马上就有人怀疑这几个家伙是不是和羽林将军有亲属关系,虽然这年头大伙都知道科举之中难免有主考官“承恩提携”的搞法,但做的如此明目张胆却也是太过猖狂了点吧?!

这件事情给瑞克将军带来极大的困扰,本来他在大汉朝的名声一向是极好,基本上没得罪过什么人,这个时候突然被载上这么一顶徇私舞弊的大帽子实在是有点透不过气来,老实说他自己也是被气得够呛,他本人是瑞典人,这几个“白人士子”原来是葡萄牙人,两者风牛马不相及,而且就他本人来看,他自己的外表和这几个家伙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算人种他是斯拉夫人,算地域他算东欧,而这几个葡萄牙蛋子他之前根本就是闻所未闻,不管怎么扯都拉不上什么亲戚关系,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他马上就去礼部衙门辟谣。

这个事情从正月十五一直闹到开考之前,北京城内街头巷尾沸沸扬扬,到最后大伙才知道原来这几个家伙居然真的是直隶举人,原来是澳门某商会的伙计,久在中国,承汉王天恩落籍保定府,正儿八经从童生一路考上来的,消息传出立即倾倒一片,不少士人仰慕来访,见到几个老外提着毛笔写颜体字、画水墨画简直有点不能置信,有心人还专门试了下八股,结果人家子曰诗云一点也不落下风,除了一口广东话差了点味道之外,还当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

本来这个事情礼部的官员们一开始还有点保密的味道,准备给敬爱的汉王来个惊喜,因为从政治角度来说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盛世之兆”,象征着天朝鼎盛四夷来朝,从古到今都是“祥瑞”的一种,而且是比较强大的那种,史书上记得明明白白,除了近代跟随三宝太监来朝的番人之外,原来大唐也不是出了一个阿什么什么的麻子么?地地道道的倭国原装货。

神学院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