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心芰��泄惴憾�保�⒍�酝庹秸��

依目前林汉帝国的政府数据来看,一个残破的农业帝国,全国人口不过六千万出头,却要负担数万公务人员的行政开支、以及三十多万近代化的陆、海军军费,实在是太沉重了一点。

所以,鉴于以上两个选择,帝国朝野大部分官员认为目前的最佳选择无疑是攻略江南,夺取两个富庶省份,用以滋养财政,扩充军队,为武力统一全中国做好准备。相对于这个宏远目标,四川攻略就显得颇为小器,就算能够获得成功,那也只是取得一隅之地而已,于全局助益甚少。

但是,若是选择第二个目标,那面临的困难亦更为巨大,除了台湾方面的政治因素之外,军力也并非宽裕。目前帝国正面之敌除了两个伪清藩王之外,还有将近二十万江西乱军,这股敌军虽然建制不整且指挥不一,但却大多是久经训练且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实力却不容小窥,若是汉军大军压境,彼结成联盟共同顽抗,打上几场恶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总参谋长周培公慷慨直言之后,大殿上立即陷入一片争论,军方内部、文武之间各持己论,纷争不已,林风听得有些头大,老实说现在他非常犹豫,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两种选择都各有优劣,实在是难分上下,而现在一时之间要他作出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选择,委实太过艰难。

第七章燃烧的远征

第十九节

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式,御前会议除了决定在宁锦、辽东、山东各自新编一个军之外,没有作出任何有意义的决议,然而此刻中华战乱,内战的大幕已经拉开,容不得他们左斟右酌。

正当一众大将聚集北京之时,西北局势又有大变。

西安镇汉军大将张勇飞马来报,南周汉中驻军王辅臣部临阵倒戈之事已然泄漏,据谍报称,周将四川总督、讨逆将军王屏藩已经开始集结军队,运动至川北一带扼守栈道、修筑防御工事,并且停止向汉中输送军粮物资。

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惊异,北京城一众大佬大多心下了然,所谓“背主做窃”,从古至今那都是极端危险的事情,没有谁能作做到绝对保密,何况马鹞子王辅臣所部尽有六万之众,即算能够隐得一时,也不可能拖到等北京作出反应的程度。

与历史上其他泄密案一样,昔日王辅臣作出叛投大汉的决定之后,麾下一众亲信纷纷赞同,然而其中某位部将明面上喝了血酒、签了血书,但暗地里却不以为然,趁着出营公干的机会,忽然弃职而逃,星夜奔赴川中报信。

这个消息落在王屏藩耳里无若晴天霹雳,然而此刻形势危急,却也不容他不信,为了确认此事,他立即派遣信使,邀请王辅臣赴四川商议军情,当然,这种荒谬的要求不可能得到马鹞子的俯允,于是汉中驻军粮道立即被切断,王屏藩派遣所部精锐接管了栈道防御,力图切断马鹞子所部与川中的联系。

战争立刻爆发,大汉安西将军张勇闻讯后,立即以西安镇大将的身份,命令王辅臣所部即刻开拔进攻四川,汉军甘陕大营总集结,进行战争动员,同时飞马奔赴北京,请求总参谋部派出增援部队。

等到西北信使到达北京的时候,川北战事早已如火如荼,降将王辅臣在得到汉军输送的大批军械辎重之后,立即兵分两路进攻四川,其中王辅臣自领主力三万大军于汉中出发,经阳平关围攻广元,窥视巴中;另一路由其子王吉贞统率,偏师东南,绕大巴山进击安康,威胁重庆,而坐镇西安的张勇大军亦即刻拔营,大汉步兵第八、第十军两万六千余大军尾随王辅臣大军之后,接管了汉中关防,一面督战,一面开辟南征粮道。

西北局势恶化至此,战争已经爆发,总参谋部再也没有周旋的余地,虽然张勇的决定有些突兀,然而此时此刻,林汉朝廷却没有任何人出来追究他的责任,作为坐镇一方的独立卫戍军区司令,他的做法看似冒险,但却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唯一抉择。什么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公元一六八六年秋,汉王林风于北京中南海乾元宫发布伐川诏书,宣布南周四川总督、讨逆将军王屏藩“狼心悖逆、羽衣禽兽,得周皇简拔重用、世受恩泽,然不思报效,竟图叛主自立,实罪大恶极之辈,”然而林汉朝廷与南周皇室有“肢体之亲,”彼此关系是“表里一体”,所以对于这种极端恶劣的叛逆行为绝对不能坐视不理,所以南周先皇的女婿,现在的大汉王有责任、也有义务消灭这个叛逆。

云集京师的各路大将连夜起程,奔赴各自防区,总参谋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