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没有了董卓,天下各路诸侯必然会将矛头指向马斌。

没有人希望出现第二个董卓,更没有希望自己有一天会被马斌给灭了。

强大的后果就是促使弱小团结。

除非马斌能够强大到天下各路诸侯联合起来都斗不过他的程度。

不过,很显然,他现在并没有那个实力。

“军师提醒得及时!暂时确实不能灭了董卓!”

“主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此番三线出兵,六郡的百姓可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的人马亦是损伤不少!这个时候一鼓作气,若是拿下了董卓,则天下诸侯必然会群起而攻打我们,如若拿不下,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将功亏一篑,这也是在下为什么建议主公拖下去的原因。拖,并不仅仅是等待援军,同时也是给董卓时间,让他适应主公已经强大到他也无可奈何这个事实,让他知难而退!”

“好!说得好!”

郭嘉的这么一番妙论无疑说到了马斌的心坎上。

而这样一个拖法虽然看似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实际上是他们保持积极主动的一个基础所在。

有了驰援大军的注入,有了董卓的妥协,一切都将成为铁板上钉钉的事实,到那个时候,他只需要好好地经营已经占领的城池,寻找机会将各路诸侯各个击破,君临天下的梦想定然可以实现。

马斌虽然想得很美好,但是在郭嘉看来实力越强大,风险也就越大,经过这次三线出兵之举,马斌相当于是给天下各路诸侯敲响了警钟,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马斌(未完待续。。)

第363章:密旨变明诏之计

张杨的战败倒是给冀州的袁绍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地拿下了上党郡。

之前张杨在世的时候便处在他和董卓之间,袁绍也不便下手,现在张杨突然兵败自杀,他吞了上党倒是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长安。

当董卓听说袁绍吞了上党之后自是怒不可遏。

他招来李儒道:“他奶奶的,这袁绍下一步难道是要进一步西进吗?”

李儒道:“前番袁绍就曾逼进河东,幸好吕将军率着大军把他给压了回去!眼下的话,在下以为袁绍断然不会进一步西进!”

“为何?”

“眼下局势还不明朗,如果他贸然西进的话,恐怕对他没有什么好处!”

李儒这话说得极其隐晦,不过董卓不是傻子,他还是多少听出了李儒的话中之意,一旦那袁绍真的西进的话,他在东,马斌在西,两处一夹攻,长安必然是守不住了。

一旦长安守不住,袁绍直接面对的敌人将是马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马斌的实力在袁绍之上,那袁绍定然不会以一人之力去对抗马斌的。

想明白了这一层之后,董卓道:“那依先生之见,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那马斌实在是根难啃的硬骨头!奉先等人出征这么久不但没有沾到任何的便宜,反而让马斌给反将了一军!真是气煞本相也!”

李儒见董卓说这话的语气似乎比前几天淡然了很多,他索性鼓起勇气道:“虎豹骑兵临长安城下,高将军突然率兵驰援,张太守身死子午谷,在下看来,这一系列的事件是环环相扣。我们中计了!”

“什么!”

当初突然出兵骆谷的计策是李儒提出来的,董卓听了他的计策之后也一直认为此番一定可以直接灭了马斌。

后来张杨被杀之后,他则是认为是张杨不知变通,选择子午谷作为逃生之路,那分明就是自取灭亡之道。

如今听了李儒这般说,他真是不敢相信。或者说他不愿相信。

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张杨率着一万精兵从上党赶到长安驰援他灭马斌,如果张杨是因为他们的计策而身死子午谷的话,那岂不是被天下人笑掉大牙。

李儒本来也不想再提起此事,但是一旦高顺缓过神来,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然后向吕布或者董卓诉说,李儒觉得到那个时候自己倒更像是马斌的卧底,是帮马斌来祸害他们来着。

早点坦白,虽然难免会被董卓呵斥或者重罚。但是最起码表明的是他的态度和忠心。

“在下罪该万死!”

李儒跪在地上之后继续道:“也许是那郭嘉早就猜到我们要兵出骆谷,所以一方面调集人马镇守萁谷两端,另一方面让士孙瑞边打边退,而那三千虎豹骑是他提前安排在子午谷的!”

一听李儒这话,董卓立即暴怒道:“你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