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时期整个美国潜舰部队的战果。二次大战结束后,荷兰继续不假外力地自行建造潜舰,使他们能持续拥有最尖端的水下兵力。而荷兰今日潜舰科技的成就,则必须从本文的主角旗鱼级(Zwaardvis class)大型柴电攻击潜舰说起。

在1960年代,荷兰决定开发新一代的传统动力攻击潜舰,与当时延续自二战的潜舰设计有极大的不同。这种新一代潜舰的构型乃参照美国在1950年代末期推出的白鱼级(Barbel class)柴电攻击潜舰,后者是当时美国一系列划时代高速柴电潜舰之一。当时潜舰的主流设计(包括美国几艘最早的核能潜舰)仍沿袭自二战时代,潜舰的外型与水面航行的船舰类似,而且多采用双轴推进。白鱼级则采用近似圆柱断面的舰体以及泪滴型流线舰型,结构为单壳构造,帆罩构型也单纯化与流线化,舰尾设有十字形尾翼,唯一的一具螺旋桨位于舰尾最末端,潜航阻力远远低于先前的潜舰,而之后美国所有的核能潜舰(从飞鱼级起)便都采用这种基本造型。除了荷兰新造潜舰之外,日本在1970年代推出的涡朝级传统动力攻击潜舰也参照白鱼级的构型。

1965年,荷兰正式订购两艘新一代潜舰,首舰名为旗鱼号(Zwaardvis S…806),二号舰则为Tijgerhaai号(S…807),两舰分别于1970和1971年下水,并在1972年8月与10月先后成军,成为当时欧洲罕见的新构型潜舰。旗鱼级沿袭前述白鱼级所有的构型特征,唯前水平翼改设在帆罩上(白鱼级将其设于舰首)。旗鱼级的潜航排水量在2600ton以上,在传统动力潜舰中算是非常大的。旗鱼级的舰体以美制HY…80高张力钢板制造,最大潜航深度在220m以上,据信可达300m。动力方面,旗鱼级拥有三具可输出4200轴马力的Werkspoor RUB 215柴油机以及三具与之搭配的980kw发电机,配备两组电池,水下推进则依赖一具输出5100轴马力的Holec推进电动机,带动单轴五叶片螺旋桨,潜航速度达20节,水面航速为11节。由于舰体较大,能容纳较多燃油,旗鱼级拥有出色的续航力,用呼吸管以9节速度能航行10000海里。旗鱼级宽敞的舰体也提供较佳的适居性,全舰人员编制为65至67人。

在完工之初,旗鱼级的最主要射控装备为Signnal的M…8鱼雷射控系统,水下侦测装备为Krupp Atlas的DSQS…21主/被动中频搜索与攻击声纳与Krupp Atlas的中频被动测距声纳,并配备Barr & Stroud CK…027搜索潜望镜与Barr & Stroud CK…077攻击潜望镜各一。旗鱼级的帆罩后方装有一个大型整流罩,以容纳声纳讯号接收器,这是旗鱼级显著的外观特征之一。旗鱼级的其它电子装备包括一具英制Type…1001导航雷达以及Argo 700电子支持系统等。武器方面,旗鱼级的舰首装置了六具533mm鱼雷管,舰上鱼雷舱可容纳14枚鱼雷,使用美制MK…37、48与NT…37等鱼雷。旗鱼级的鱼雷管为游出式,故无法发射飞弹或水雷。在1980年代末期,荷兰为旗鱼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寿命中期翻修与改良,包括将声纳系统换装为Thomson Sintra Eledone的主/被动中频搜索与攻击声纳以及一具GEC Avionics Type…2026被动拖曳数组声纳,并加装Signnal Gipsy潜舰战斗系统。Tijgerhaai号在1987至1988年进行了改装,而旗鱼号则在1989至1990年完成这次改良。

整体而言,荷兰海军对旗鱼级在服役生涯中的表现极为满意。在1970年代,荷兰依照旗鱼级的设计大幅改良而成为海象级,总共完成了四艘;此外,台湾也在1980年代向荷兰订购了两艘改良自旗鱼级的潜舰,也就是海龙级。相较于旗鱼级,海龙级拥有更精良的电子装备、作战系统以及更大的鱼雷筹载量。由于另有专文介绍海龙级与海象级,在此就不予赘述了。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东西冷战不再,故欧美各国国防压力骤减,竞相裁军与缩减国防预算。荷兰三军也在此时大幅缩减规模,并抛售大批武器,而两艘旗鱼级也在此时由于海军规模缩减而除役,存放于RDM鹿特丹船坞等待买主。最初马来西亚曾考虑购买两艘本级舰,不过随后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使得马来西亚所有军购案都暂缓。随后马来西亚决定同时采购新造潜舰与二手潜舰(约各两艘),经过一轮激烈较劲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