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1/4页)

电子对抗:“圆边帽”型、“团砖”型、“棒砖”型电子对抗措施;“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指挥和控制:作战控制情报系统。

2.总体布置与结构

该级艇采用水滴形线型,双壳体结构。采用变直径的圆筒形耐压壳体,中部直径8。5m,两层壳体之间的间距约为4m,所以艇体很宽。艇体首尾非耐压壳体呈圆锥形,具有水滴形首部,尾部是十字形操纵面,指挥台围壳较长约32m。为了容易破冰浮出,指挥台围壳装设了加强板,围壳顶做成圆形加强盖。在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首水平舵靠近首部,可以收回艇体中。

I型艇内分9个舱室,采用小分舱结构(见图2。2…10)。Ⅱ型艇多设一个舱室,排水量增加了约1600t。

3.动力装置

该级艇装备了2台VM5型紧凑布置压水堆装置。每台反应堆热功率200MW。两台反应堆沿艇中心线串联布置,可提供轴功率73。5MW(100000hp),堆芯寿命12年以上,可使艇具有300000nmile续航力。该级艇采用两台蒸汽轮机,双轴,两个7叶固定螺距螺旋桨,艇的水下航速达33kn,电力推进航行速度5kn。

重要机械设备采用组合式结构,浮筏式整体减振机座,辐射噪声低。

4.武器系统

该级艇装备24具SS…N…19导弹发射筒,布置在艇前中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指挥台围壳每侧有6个矩形盖板,长约7m,宽约2m,内装2具导弹发射装置,与垂线成45度斜角布置。

SS…N…19反舰导弹(“花岗岩”型)是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中远程超音速(1。6Ma)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导弹,是SS…N…12导弹的改进型。该型导弹可从水下发射,射程500km,战斗部为750kgHE炸药或500ktTNT当量核装药。

艇上装有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鱼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潜深300m;65型鱼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潜深1000m;SS…N…15反潜导弹,射程50km,战斗部为200kt当量核深弹;SS…N…16反潜导弹,射程120km,战斗部为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自卫武器装载量28枚。

5.电子设备

该级艇的声呐系统有“鲨鱼鳃”型主/被动中、低频搜索和攻击用声呐,“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声呐,“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金字塔”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用于被动搜索远程警戒。

导航系统有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六分仪等组成的综合导航系统。艇上装有“窥探对”型I波段对海警戒雷达,“场灯”、“方环”型侦察雷达,“穿孔盘”型火控雷达。

通信系统有“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设备,低频与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极低频拖曳浮力天线,浮力电缆长630m,拖曳深度90m。

该级艇装备了作战控制情报系统和先进导弹射击指挥仪,具有多种目标攻击程序和抗干扰能力。电子对抗设备有“圆边帽”型、“团砖”型、“棒砖”型电子对抗措施,“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美国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本章字数:374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19:47:05。0'

西方一直仅仅发展两个类型??攻击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虽然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建造了大比目鱼号,但服役没有几年就将其改装成了攻击型潜艇。美国巡航导弹潜艇也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美国海军在近几年将数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改装成巡航导弹潜艇。这些潜艇仍用垂直发射系统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并装备了22发战斧巡航导弹,其中两发装备核弹头。剩下的两个发射筒则为特种部队装备特殊装备而用。这些发射筒也可以被用作无人飞行器或遥控潜水装置的发射或装载平台。为潜艇增加观导能力。如果这种俄亥俄级潜艇满载154发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其火力将相当于一个巡航导弹驱逐舰战斗群或者2艘导弹巡洋舰。俄亥俄号在2006年年初已经改装完毕,下水试航。同期密歇根号和佛罗里达号开始进场改装。而佐治亚号也在早些时候开始了改装。预计在2008年前,美国将拥有4艘以上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卷(完整)

苏联第一代N级攻击核潜艇 '本章字数:268 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