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1/4页)

从1982年起,法国海军着手发展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凯旋”级。首艇“凯旋”号1988年2月开工,1996年正式服役,第2艘“鲁莽”号于1999年底入役,计划建造4艘。

凯旋级艇体设计成拉长的水滴型,外型呈光顺的流线型。中部有较长的平行中体,用于布置导弹发射筒。指挥台围壳位置居中靠近首部,围壳舵布置于围壳前部稍高处的两侧。为了减小水下噪声,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安静化改进措施,其中包括将艇首改为流线形,减小导弹管上部整流结构,采用流线形指挥台围壳。此外,在艇尾水平舵端部设置了明显的固定板,使其操纵面布置形式呈H状;不再采用常规和大侧斜螺旋桨,而是泵喷推进器。据称,凯旋级安静性比现在美国海军的同型艇好。

凯旋级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138米、宽12。5米、吃水10米。

排水量:水上12700吨,水下14335吨。

航速:水下25节。

潜深:大于300米(可能达500米)。

噪音量:110分贝。

自持力:60天。

人员编制:110人(军官15名)。

动力装置:1座K…15型一体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1台推进电机,功率为41000马力,单轴。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飞鱼潜舰导弹和海鳝鱼雷。导弹舱有16枚M45弹道导弹,每枚携6个弹头,弹头威力为15万吨TNT当量,射程11000公里。

电子设备:“雷卡”1229导航雷达,SAD作战数据系统,SAT和DLA4A武器控制系统,ARUR…13/DR…3000U电子对抗系统,DMUX80型多功能被动首/侧基阵声呐,DUUX5型被动测距/侦听声呐,DSUV61型拖曳基阵。

美国第一代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本章字数:65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9 21:50:16。0'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与苏联的竞争中领先,美国等不到专门设计一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正在船台上建造的“蝎子”号攻击核潜艇从指挥台围壳后面拦腰斩断,在中间插入了一段39。6米长的分段,并在其中安排了16枚“北极星”战略导弹及其指控系统。1959年,这艘被改名为“乔治?华盛顿”号的战略核潜艇终于如期服役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总共建造了5艘,分别是SSBN…598“乔治?华盛顿”号、SSBN…599“帕特里克?亨利”号、SSBN…600“西奥多?罗斯福”号、SSBN…601“罗伯特?E?李”号、SSBN…602“亚伯拉罕?林肯”号,都编人到第14潜艇中队,以苏格兰的霍利湾为基地执行在北大西洋方面的非战时巡逻任务。

乔治?华盛顿级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116。3米,宽10。1米,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上5900吨,水下688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4节。

潜深:213米。

自持力:60昼夜。

人员编制:132名。

动力装置:一座由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制造的S5W型压水反应堆,主机是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功率为15000轴马力。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16个“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筒,分为两排垂直布置,每排8个。

电子设备:半球形的上部布置着AN/BQS…4型主动声呐基阵,下部布置着AN/BQR…2B型被动声呐基阵。

美国第二代伊桑?艾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本章字数:663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9 21:52:35。0'

1961至1963年间,美国又建成服役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伊桑?艾伦”级,首艇“伊桑?艾伦”号于1958年7月17开工,1961年8月8日服役。相比之“华盛顿”级,该级潜艇在艇形、动力、设备、导弹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伊桑?艾伦”级共建成5艘,分别为SSBN…608“伊桑?艾伦”号、SSBN…609“萨姆?休斯顿”号、SSBN…610“托马斯?A?爱迪生”号、SSBN…611“约翰?马歇尔”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