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正午过后信长向义元靠拢,避开了今川军的前锋部队,在义元本阵前顺利的展开了军队。在信长刚刚部署完之后,桶狭间一带突然下起了大雨,持续了十分钟的大雨摧毁了桶狭间一带的山路,也断送了今川军的命运。暴雨刚刚停息,信长就下令全军突击,由于山路被雨水摧毁,义元本队无法集结部队,也无法撤退。义元在他身边三百余旗本的护卫下逐渐撤退,却被近乎疯狂的织田军所追击,最终义元和他身边的旗本全部战死。在义元倒下后,今川军全面崩溃,两万大军瞬间消失,成就了织田家的胜利。

“桶狭间合战”最后的决定性因素有三个:

一:今川军的前锋部队未能对信长本队的行动进行任何阻击。会出现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无法想象,信长并非深夜偷袭,而是在大白天行军,却没有任何今川家的军队对信长的行动进行阻碍。

二:义元将部队沿着西北、东南方向一线展开布阵,这种平行的布阵方式使义元在被信长袭击后,无法快速集结军队,终于导致失败。

三:在信长布置好后,突然天降大雨,不但打乱了今川军的防备,还破坏了桶狭间山的道路。如果没有这场突然的大雨,信长即使成功的袭击义元的本队,也无法将义元击杀。在道路良好的情况下,义元即可以快速集结部队抵御信长的进攻,也可以暂时的撤退,躲避信长的追杀。但是被破坏的山路使这两个行动都无法实施,终于导致了义元被击杀,和今川军全面崩溃的结局。

可以说“桶狭间合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场暴雨,一场对织田信长恰倒好处的暴雨。如果没有这场暴雨,织田信长的行动绝对难以成功。所以说织田信长被称为暴雨将军还是有其道理的。

正文

西元1558年,4月。

一艘中式帆船缓缓的驶入了界镇的港口。在这样的乱世,海路是远比陆路危险的路线。而从大明到日本的航路更是由于倭寇的危害而危机重重,而这艘船能平安的到达界镇,恐怕和船长实力与乘客的运气都分不开的。

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连同几个大木箱被从船上扔了下来了。“少爷,不要怨我,这一切老爷吩咐的。”船上的一名水手把头探出来说道,“我回去了,相信老爷不久就会派人来接您吧,请多多保重。”

之后帆船在快速的补充了水和粮食后,便迅速的离开了界镇,只留下两个少年和他们的行李。

“老爹也真是的,不过就是得罪了一个女人,就把我从家里赶出来~”一名少年抱怨道。

“算了吧少爷,我们还是赶快联系这里的紫竹屋吧,总在码头上说不定会有危险。”发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另一名少年提醒道。

“恩,现在只能先到三叔那里了。”少年说道。

界镇,战国时代日本最大的贸易都市,日本本土的商人、西洋商人、已经来自大明朝的商人都在这里聚集。当然大明的高家在这里也有分号,就是上面提到的紫竹屋了。随便在这里介绍一下了,这位颓废少年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高修远了。至于那个倒霉的小童从小就跟在他身边了。小名叫阿飞,论大名的话是高飞。紫竹屋则是高氏家族在日本所设立的分号目前的管理者是高家的老三——高宇奇。

青年自信满满的说到“好在我从小就学习多国语言,在这里也可以跟三叔做下去。”

小童疑惑的问到“可是少爷你只会中文和日文两国文字呀。”

青年不耐烦的念到“罗嗦,两国就是多国了。再说了,在这里会个日文也就够了。”

青年一边看着小童清点行李,一边查看这帐本。哼哼到“3000贯,不多不少够我零花的了。而且我那么博学多才,想要赚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少爷,我承认你什么都会,可是好象没有一样专长吧?”小童疑惑的问道。

“罗嗦,会就不错了。你找个人能象我会这么多东西么?我什么都能学会,只能说明我的天资高。”青年一边说这,一边四处不停的张望,(这里的风土果然和中原不同)

“少爷,这点你真的很象老爷。”忙这整理行李的小童肯定的说到。

“是我的天资吧?”

“不,是自大。”小童晒到。

“去,怎么有你这么多嘴的跟班?”

“少爷,好象该去紫竹屋了。”终于把行李安顿好的小童问到。

“好吧,我们这就走。”

紫竹屋“修远,你怎么来了呀,是不是被大哥从家里赶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