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方面开出的交换条件是:1、清流的钨矿由德国免费开采二十年。2、修筑一条从福州至清流的公路。3、派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高炮团为钨矿提供安全保护。4、钨矿的所有工人工资由福建承担。 孙百里看着这些条款,自己都感到有点敲竹杠的味道,疑惑地问道:“杜先生,你认为德国人会接受这么苛刻的条件吗?” 杜周南回答道:“德国人会不会接受的关键在于清流的钨矿到底有多大的储量。俗话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吗!” 孙百里苦笑着说:“只要他们能答应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 又过了三天,派出的信使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孙百里的面前。不但带回了项天和克劳茨的回信,还带来三位德国的工程师。项天在信里照例劝说孙百里回到中央军,然后又是一通嘱咐。相形之下,克劳茨的信就简单多了:先是恭喜孙百里占领清流,然后告诉他德国大使馆曾经在无意中截获一份日本的情报,称清流附近蕴藏着大量的钨砂。他当初把这个情报透露给孙百里,就是希望孙百里能够去证实钨矿的存在。由于具体的储量情报上没有写清楚,所以要等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后才能下结论。同时要求孙百里安排部队保护几位工程师的安全,等勘探工作完成后,再谈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孙百里立刻安排自己的警卫部队保护几位德国工程师前往清流,考察了一个星期。德国工程师回到福州后,马上发电报给德国大使馆,报告勘测的结果。孙百里虽然多次旁敲侧击,但是几个工程师的口风很紧,什么也没有问出来。德国人本来就非常严肃,想察言观色也无从下手,最后孙百里只好自我安慰地想:既然几个工程师没有返还南京,说明正在等高层做出决定,或者派级别较高的人过来谈判。但是心底还是焦急异常,几天之后,等到克劳茨带着驻华大使维克托和德国政府的两位高级官员来到福州的时候,孙百里的嘴角已经起满了水泡。 寒暄已毕,维克托大使开门见山地说道:“孙先生,我们德国政府希望得到清流的钨矿开采权,不知您是否同意?” 孙百里问道:“您希望开采多长时间呢?” 维克托回答道:“二十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还能够更长些。” 孙百里非常爽快地说:“没问题!我们愿意出让钨矿的开采权,但是贵国必须答应这些条件。”把自己和杜周南拟定的条款递了过去。 维克托刚刚看了一半,就惊叫一声,然后轻声叫过克劳茨,悄悄说了句话。克劳茨点点头,对孙百里说:“我们需要先商量一下,请你暂时回避,好不好?德语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秘密,真是麻烦!” 孙百里微笑着表示同意,走出房间,随手把门轻轻带上,然后再院子里踱起步来。十几分钟后,几个德国人终于拿定了注意,把孙百里叫进去继续谈判。 维克托拿着写着条款的纸条,苦笑着说:“孙先生,你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我们很难答应你!清流的钨矿虽然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地形的缘故,开采的难度相当大,再加上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它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 孙百里说道:“开采的难度大,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你们只要提供设备和技术就可以了,不要忘了,工人的工资是由我们支付的,不会提高你们的成本!” 维克托摇头说:“如果钨砂的年产量能够达到两万吨的话,我可以非常轻松的答应你的条件,但是根据技术人员的分析,最多只能达到五千吨,而第一年还达不到这个数。” 孙百里想了想,问道:“那大使先生觉能够答应哪些条件呢?” 维克托说道:“全部!我可以答应你全部的条件!但是你要为此额外支付两千万元!” “两千万!”孙百里倒吸口冷气——这相当于福建全省财政收入四年的总和! 看着他吃惊的样子,克劳茨连忙解释道:“这些钱,我国政府可以以贷款的形式预先借给你们,但是要以钨矿和海关的关税作为抵押。” 孙百里这才恢复过来,问道:“还贷的期限是多久?” 维克托笑着回答道:“四年。” 孙百里问道:“那钨矿的开采权你们还要不要?” 维克托回答道:“当然要!但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合作:德国无偿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开采出来的钨砂由我们按照每公斤一元的价格收购。” 孙百里想了想,问道:“如果我放弃要求三个师的装备,你们能否把金额降低五百万!” 维克托笑着回答道:“当然可以!但是我觉得你最好还是维持原来的要求更好,德国的装备在中国可是抢手货呀!我们的武器装备质量如何,你可是非常清楚的!” 孙百里摇着头说:“只要自己的军工厂建起来,武器自然就有了,只是晚几年而已。” 维克托赞许地点点头,说:“孙先生的思维转换的非常快呀!是不是就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