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消耗的日伪军也就越多,反过来,也对正面战场起到推动作用。” 作为正规军的指挥官,余汉谋一贯轻视游击战,所以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就直截了当地说道:“孙长官,既然日军兵力不足,咱们就按照预定的方案,继续整训军队好了,这也和南岳会议的精神相符合。” 孙百里扫视了一眼在座的指挥官们,说道:“整训军队是不能放松的,但是,我认为统帅部对于当前敌我形势的判断有些问题,有限度的进攻恐怕达不到牵制日军的目的,反而会给敌人扩充军队,集结兵力的时间!” 余汉谋立刻问道:“何以见得呢?” 孙百里解释道:“日本已经是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预备役制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扩编十几个师团来,怎么可能兵力不足?在淞沪会战的时候,大本营认为日本兵力不足,结果被第10军抄了后路;武汉会战时,仍然认为敌人兵力不足,不可能从广州登陆,不断调兵北上,最后又被日军打个措手不及;现在还是执迷不悟,认为日军没有能力发动新的攻势,咱们要是也这么想,肯定死得很难看!” 第154师师长梁世骥不解地问道:“我国人口是日本的数倍,兵源还有问题,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扩充这么多军队呢?” 这个问题,十九路军的指挥官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是第12集团的师长们却是一无所知,所以都望着孙百里,等着他说出答案。 孙百里说道:“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较差,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而日本人却是五十岁,也就是说,日本男子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还可以到军队里服役,仅此一项就消除掉我们人口上面的优势,使双方在兵源上面处于同一起跑线。另外,日本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预备役制度,适龄男子基本上都接受过军事训练,编入军队之后很快就具有战斗力,反观我国,很多兵都是直接拉来的壮丁,连枪都不会放,怎么打仗?抗战爆发之前,日本的常备军有17个师团,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从1931年到现在退役的士兵都差不多有两百万左右,只要把这些士兵重新征召起来的话,可以轻易地再扩充出几十个师团,而以日本强大的工业实力,提供100个师的装备也不是难事。咱们怎么可以认为日本人无力继续进攻呢?” 听了孙百里的这番话,粤军将领普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日本的认识立刻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153师师长欧鸿追问道:“既然日本人具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倾尽全力一战,彻底击溃我军呢?” 于是孙百里又把自己数天前对卫子虚说的一番话重复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日本政府的战略布局是全球性的,在他们的计划当中,征服中国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向南进军,夺取盛产石油的南洋,再以南洋和中国大陆的物资为后盾,挑战英美等老牌帝国,从而取得亚洲的霸主地位,进而迈出争霸全球的步伐。” 欧鸿钦佩地说道:“想不到你们十九路军不但打仗有一套,搜集起情报来也毫不含糊!这么机密的情报不知道是怎么搞到的?” 孙百里解嘲地笑了笑,说道:“这并不是什么机密情报,而是日本明治天皇早在数十年前就制定下的既定国策,日本虽然政府更迭,但是却基本上沿着这条路走的,即使有些分歧也不过是‘南进’和‘北上’的不同罢了!” 廖启荣看到在场的第12集团军指挥官被孙百里所罗列出来的事实惊呆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急忙说道:“日本一直轻视中国,所谓骄兵必败,咱们只要善加利用,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取胜的!” 孙百里赞许地向廖启荣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们要在战局处于僵持阶段的时候抢先下手,把广东日军驱逐出去,恢复粤汉铁路,使后方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加快整编军队的步伐,同时,也打乱了日军的部署,迫使其不断投入新编练的师团,从而无法凝聚起足够的力量来给我军致命一击!” 余汉谋急忙说道:“孙长官,我明白你的意思是要准备反攻广州,但是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眼睛里露出热切的光芒——作为丢失广州的直接责任人,他更加迫切地想收复广州,洗雪日军加在自己身上的耻辱! 孙百里说道:“我的计划是集中第北区和西区的全部兵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从三面向广州推进,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每前进一段距离就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逐步压缩日军的生存空间,迫使其主动离开坚固的堡垒。与此同时,咱们的装甲部队悄悄迂回到南海和佛山之间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突袭。我军在广州以南地区配备的军队是最少的,日军应该会把主力放在增城、花都和虎门要塞一线,南面也相对较弱,有机会一举突破其防线。” 余汉谋不放心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