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星公司又漂漂亮亮的战斗了一个回合,这一次,又花去了10。6个亿,签下了5份合同(1幢3亿元的,2幢2亿的,2幢1。8亿的),3个土地使用协议,那一家还爬的动的公司也分到了一幢,合同价2。5个亿。

这样,4个回合下来,几家大房地产商都吃的肚儿园,脑袋大,仅西星公司一家就签下了29份合同,12份土地使用协议,耗资66。9亿元,另三家公司也签下了7份合同,耗资18亿元。从数字上看,西星公司不管是合同数量还是金额都占绝对优势,分别占到了81%和78。8%,但是仔细分析,能看到两者的不同,前者每份合同平均价为2。3亿元,后者达到了2。6亿,相差比较大,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西星公司的高额合同还是相当不错的,她有11份都超过了对方的平均收购金额,有3份还达到了5亿元,而其余的还有4份的“合理”的收购价位应当在3。5亿以上,甚至能达到4个亿(如果按后期竞争收购计算)。就西星公司一家的情况而言,高价位楼房11幢共39亿元,分别占其自身的38%和58%,使得她虽由滥收购之嫌,质量却也相当高。毕竟他们的目的就是大量收购,而不是择良而取。其实这只是账面现象,据公司内部资料介绍,各幢楼房如果是在第三个回合收购的话,总耗资应当在76。2亿元以上,平均价位应当是2。63亿元,略高于其他家的平均价位,高价位的11幢更是达到了45。7个亿,平均价位4。15,占总投资的68%,占应当投资的60%。

而第五个回合较量,双方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档次上。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回合的顺利,早已经无心恋战的对手们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麻烦,对手们是有心无力,只能够进行“声援”了。在胡星宇又投入了20个亿的声势下,各家公司三缄其口,这个对手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对付得了的了,短短的3个月时间,运作资金达70个亿,合共资金达88个亿,实在是太庞大了,在如此细致的小市场下,他们竟然投下了如此的本钱,这不是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的事情。西星公司又收购了6幢楼10。5亿元,加上春节后将要支付的那两家4亿元,他们已经收购了37幢烂尾楼,签下了16份土地使用协议,投入资金81。6个亿,平均每幢楼房耗资2。21个亿,实际价位约2。51亿元。

有市场就有竞争,有对手就有麻烦,不管你想干什么,不管对方能够干什么,作为对手,对方的削弱就是自己的增强,阻止对方的工作进度,也同样是自己一方的胜利。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盈利,而没有时间的盈利是不适当的。比如说你挣100元钱,只需要一天时间,多用了一天就是失败;一个人挣10万元,2个月能挣回来算盈利的话,3个月、4个月时就可算做是亏损。现在,西星公司就面临着即将亏损的境况,投入了巨资的西星公司只有将烂尾楼开发利用了,才能收回成本。限于公司实力,先期开工了5幢,2个月后,又开工了两幢,这样先后就有7幢烂尾楼开工。胡星宇本来就对仅仅开工7幢感到不太满意,认为这样下去,全部开发完毕不得个5、6年,但想到玉东他们压力也挺大,慢慢加快开发速度也行;现在竟然又来了个一幢可能就要停工了消息,事态还有更严重的趋势。

原来,天津市前几年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许多城市建设跟不上形势,以前市里经济活力不充足的时候,还感不到太严重,可现在已经越来越感到不对劲了,所以基建规模比较大,各建设单位人员都很紧张,设备也不够用。这种形势下,春节后又有几家烂尾楼加入了竞争行列,自然使得人员捉襟见肘了,只好挖一些墙角。本来,开工7幢,人才市场还能顶得住,但是不仅他们开工,其他三家公司也相继组织施工,虽然没有把7幢烂尾楼都开工,可也开工了5幢,几乎每家公司都开工了两幢,而据迹象分析,还有一幢房子也有可能近期开工。即使是13幢楼都开工,市场还能够调节,但除了他们之外,有四家烂尾楼一改多年的沉寂,焕发了第二春,这四幢楼房,根本就没有参与去年的任何谈判活动,其中就有一家西星公司非常愿意收购的,估价为人民币4亿元,用不着签土地使用协议。人才市场的紧张,显现出各家公司的社会实力来,这其中,最弱势的一方就是西星公司。

作为一家新建立起来的公司,虽然有资金,但严重缺乏人际实力,毕竟这世上钱并不是万能的,即使在商场上也认钱和情面,有钱而没有情面有时候也办不了事。后来开工的一幢楼的部分施工设备主人,为了给老朋友面子,也为了让老朋友能早点挣钱吧,他们就推掉了西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