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元人民币,甚至达到上百亿元。云山集团外卖的消息自然传到了仙女公司,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没有想到王家的反应会这么大,看样子是哪个合适卖哪个了,难道就不怕引起整个集团公司的震荡,这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看来对手还真多,护险的各位负责人们纷纷出谋划策,咨询部紧急收集一些公司的资料,策划部制定相应对策。预定各家公司的价位,以防止被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对云山集团下属各公司感兴趣的有十几家,主要集中在能源、通信和电子上面,机械公司几乎是无人问津。而这些公司都是实力强大的行业巨头,都是能够拿出几十亿元资金来的,只是拿钱的速度各家有所不同而已。仙女公司面临的压力不小,原本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不料被“老的糊涂”的老爷子摆了一道,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混水里摸鱼,乱抓乱着。既然老爷子出了牌,仙女公司只好接着,价格也不能太高,就5%吧,于是,他们把云山电子公司价位提高了5%,准备以85亿元人民币购下这个云山集团独家控股的公司。这个价位已经不算低了,策划部估计,虽然云山集团卖其它公司也能过关,其它买家也能出高价位,但是一家公司一下子拿出85亿元来,这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准备以老办法付款,先50亿元,半年后35亿元支付完毕,当然如果云山集团公司的不足部分,可以由某人的私人账户先垫着。这就是仙女公司的注资方案。

事实上,十几家公司准备收购云山集团下属公司的企业,只有仙女公司的方案最怪异。对于云山集团急需的55亿元资金,共有四家公司表示可以一次性支付,他们的后期支付也仅20亿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亿,而且是在半年之后,这和仙女公司没有多大的区别。相比之下,仙女公司的方案不是很吸引人的,虽然总的收购金额比较高,比其他各家公司多了至少5个亿,但是首期支付资金要少得多,并不足以使云山集团摆脱困境。但是精明的王华文记起了某人曾经说过的话,既然如此,王家倒不反对仙女公司的出资方案。虽然也有公司对仙女公司的出资方案表示了担忧,但是不了解双方另有言语,所以也没有提高价位,毕竟5亿元不是用笔一划就出得来的。一看到这个收购的方案,就有人马上找到了还在医院的胡星宇,胡星宇也只是让对方签了个借款协议,就把10亿元借了出去。这10亿元可是没有什么附带条件,仅仅说明了借款何时归还,丝毫未提任何其他事情,这样,电子公司还没有卖,王家已经把10亿元拿到了手。

这是一份双赢的交易,云山集团多收入了5亿元,而仙女公司得到了一家大规模的电子公司,付出的代价就是某人的私人账户中的大笔财产的一小部分,从银行里提出来,几个月后又放进去。林咏琪被紧急从武汉召到了公司总部,陪同的还有几位仙女第一电子公司的精英;她并不知道总部的意图,还以为是解决电子公司的事情呢,这件事情可是她的心病,待见到总部的有关人员,却发现气氛不一样,几个老奸巨猾的“高管”都面露笑容,“该不是对电子公司有什么阴谋吧”,她猜测的对,也不对。总部召回她是想借住她的经验,以及带来的几个人的能力,这是她看到交给自己的资料后判断出来的。林咏琪看到的资料要详细的多,估计是策划部精心搞出来的,里面有公司的发展规划,还有对中国电子行业行情的分析。对现有的各家电子开发企业都有评测,关键的是对经过一轮消耗之后各家的财政,发展情况,其中就有云山电子公司,云山电子是被人用红笔圈过的几家公司之一。看完这些资料,她算是明白了自己几个月来白忙了一场,几个月来天天担惊受怕的,却原来是总部搞得鬼;很明显,总部和这次事件有关,至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目的就是搅混了水趁机摸鱼,仙女第一电子公司也成了牺牲品。这时候她倒想起了某人曾经说过的话,看来仙女公司要真的增加规模了。总部召回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们对总部的方案提出看法,一方面是为接收电子公司包括云山电子提供意见,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想听听这些专家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对行业发展看法更为专业一些。总部的意见是收购四家电子公司,而林咏琪认为另外一家也需要收购过来,可以“使公司更加完备”,同时其他几个人也持同样的观点。几个人对收购云山电子的合同细节进行了修改,防止云山集团暗中使坏,防止把一些人才和资料转给通信公司。

在支付了50亿元人民币之后,仙女的工作人员就进入了云山电子公司。和东林电子公司不同,云山电子和云山通信公司的联系比较多,所以先期派去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