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同时赶上新材料大战的还有同在复旦大学学习的国康,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仙女新材公司既有高速扩张期,又有适度扩张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市场,发展快快慢慢,竞争异常激烈,对此深有感触的年轻人,大学犹未毕业,就进入了华河公司进行实习,他的毕业论文就是新材料行业竞争的市场分析与解决办法;虽然写得也相当出色,毕业后也具体参与了长江三角洲市场的大争斗,但是毕竟能力不足,“社会条件复杂”,没能真正扭转仙女新材在这个市场的不利地位。这使得年轻人甚为不得意,更让曹可城哭笑不得的是,这位少爷竟然在31年的时候,干脆又上学去了,说什么可以“学以致用,原来学的东西不管用,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再去学校里偷点儿师,开始了他的一边上学,一边在上海分公司打工的经历。可惜,直到33年四月份,仙女新材的长江三角洲部产业也没能扭转对新鹏公司的不利局面,仅仅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国康倒是把不少社会上的经验用到了学校的学习中,又把学校的结论带到了实际应用中,自身能力长了不少,只是“仙女新材公司在长江三角洲太不争气”而已,一直到仙女主动退出市场大战,进行扫尾整顿以期再战的时候,国康才结束了他的研究生课程!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仙女新材发展的重点,也是仙女新材全国市场中发展最不得意、比较脆弱的地区,这种形势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由于新鹏公司的竭力抵制,以及其它公司联合势力的出现,使得仙女很难在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取得优势,能保持目前的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新鹏公司把仙女当作死敌,同时,仙女也把新鹏当作本地区最大的对手,甚至是全国的最重要对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年,仙女才把新鹏公司赶出了长三角地区最麻烦、最头疼对手的行列,真正做到了全国产业网的相对均衡!

其余的几个孩子,也都选择了直接进修,两个女儿以及老十一和老十三,都在毕业后继续深造,只是雪梅改行进修新闻专业,这些也都得到了大人们的支持!和哥哥姐姐们相同,四个小儿子也先后被送离了家门,31年夏天,梁子康被送到了成都,弟弟伯康被送到了西部都市兰州;两年之后,15岁的林永康被送到了广州,他原本是要去其他的城市,但是由于当初九姐没能留在广州,才把他改送到这里的,弟弟康世林被父亲送到了南昌,也开始了他们的独立高中生活。虽然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个人选择的不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即时变化,真正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这几个孩子也为自己书写了“特殊的人生”!

正文 第一2四节 族规

胡氏成为一个世家,乃至成为一个著名的家族,是缘自于胡星宇这一代,后世子孙们都承认这一点,公认他是这个家族的无可争议的开创者。胡氏家族实际上是由四姓人家组成的,分别是胡星宇的“胡”家、李玉东的“李”家、王照云的“王”家和许鹏的“许”家,其中胡家是胡氏家族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家族力量。胡家以18个子女为第二代守护以及创业者,以后的历代子孙,也均出自于这九位母亲的18个子女中。据统计,历代胡氏家族长中,来自林咏琪一系的成员最多,但是也不到六分之一,其余各个祖奶奶的子女后代也都有成为家族族长的,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胡家的不同来。在胡家内部,没有真正的嫡系,也没有所谓的旁系,子女不相分,很少有父子或者父女先后成为两代族长的事情。即使是胡家内部的成员姓氏在后来并不统一,但是历代家族长无一例外都姓“胡”姓,而且历代家族长都与家族创始人胡星宇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一点他们和其他家族完全相同。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持续的存在下去,除了团体利益之外,就是浓厚的血缘关系了,所谓的家族都是有血缘关系者组成的特殊利益团体。胡氏历久而不衰,其间也出现过多次危机,但总是有人挺身而出,拯整个家族于危难之中,这可以看出胡氏家族的底蕴有多深厚!人们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在胡氏家族中个人没有庞大财产的例子出现,即使是一些出身名门、娘家身家亿万的媳妇,她们的后代也都没有直接的财产继承,要么她们放弃娘家的财产继承权,要么直接把财产转到家族长名下,成为家族的共有财产;而那些艰苦创业开创一代事业的家族成员,也没有什么私人财产,这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和众多世家不相一致这一切现象的出现,都缘于胡氏家族的创始人,他们共同崇敬爱戴的胡星宇!

胡氏的族规有不少是从别的人家中偷过来的,就像他们从别家公司窃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