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的巨头,在国际竞争中也往往携带国内的大小公司一起作战,那么仙女又为什么不可以呢?事实上,不少人也要求她这么做,为了可以更方便的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尤其是在国内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的投入到印度的贷款,仅仅作为向权力部门示好的表态,她就不得不携手先前的对手,不得不改变自己在国内孤立的传统!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也可能是出自胡氏家族的内部意见,她有意保持国内企业的“市场平衡”,这从她以后的行为中可以更加明显的感觉到。未来的仙女的一个重要活动原则是保持国内的势力平衡,避免自己一家“独大”,同时阻止新的强大势力出现!

仙女的收益率之所以比较低,还与其国内的产业组成相关,经济危机造成了百业萧条,社会需求十不余一,大多数行业亏损严重。仙女的产业比较集中,制造业集中在三大产业,这是她的明显优势,也可以说是严重不足。三大产业是公认的比较能挣钱的行业,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市场,电子行业的需求基本上保持了与市场同步的增长,生物科技由于和民生息息相关,增长的也比较快,只是人们不敢消费而已,大约落后于市场恢复率的20%左右。另一大产业新材料的社会需求一直比较疲软,恢复速度一直跟不上去,到了39年底,也只不过恢复了40%而已,这使得该公司的利润比较低,市场价位上不去,竞争又非常激烈,在37年时,她的收益还比生物科技公司多一些,但是到了第二年就比不上新组建的生物科技公司了,到了39年时,更是远远落后。这三大行业正是市场损失比较集中的领域,传奇的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正当其难。相对来说,食品公司的收益率为最高,虽然食品价格也相对回落了许多,整个公司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这让总部的一些人士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要知道,这个行业可是他们一直拒绝进入的行业;相比于其小小的规模,一年能够收上来200亿利润,这可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那么要不要继续加大投资呢,部分负责人已经开始筹划,做形势分析说明书可是最赚钱的行业却是银行业,这才是仙女最大的摇钱树,短短几年,仅她自己就贷款了数千亿元,用某人的话说,就这么一倒手,几百亿元就没了!仙女旗下各子公司都大举向银行贷款,短期贷款达到了5000亿元以上,虽然这些贷款都不经过总部,但也让某人感到心惊肉跳,直说他们贷款“太凶了”,太“不合算”了。

相比于仙女来说,西星的产业更加不济,地产缩水了将近一半,而投资公司旗下的商贸公司,形势更加糟糕,资产缩水非常严重,不过由于有仙女在背后支撑,还都没有破产,实际上也无法破产,这些公司都已经被许鹏处理过,不被看好的公司特别是不被控股的公司,大多被出卖了,留下的那些公司欠款不多,债务也基本上没有多少,但是西星公司在花钱,而且是花钱最多的公司!许刚川的投资计划书在经济危机以前就已经交上去了,但是仙女总部一直没有给予回复,这既得不到肯定,又不被拒绝的,急得他上窜下调,那个折腾劲儿,让他夫人都看了心烦;当然,他不知道有人更加左右为难,一直到经济危机爆发,才得到了回复,也很简单,“情况有变,方案已经不合适,重做”。许刚川当然知道先前的方案已经不适合了,谁知道会发生经济危机呢,“谁知道变态的胡伯伯在等经济危机呢”,于是断然放弃了先前的投资计划,转而制定了新的投资规划,而且是更加庞大的投资规划,然后再次把规划书呈递给了仙女总部。

说起来有些好笑,西星投资与管理公司属于西星系,但是他的投资规划却要上交到仙女总部进行评议,也只有胡星宇这么“变态的人”才会这么分配,按照李玉东的意见,投资与管理公司干脆撤了,旗下公司全部转入仙女旗下,管理起来也方便,西星集中精力做地产就好了,可是胡星宇死活不答应,说什么西星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一个公司也不能挪过来!于是就出现了投资与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许刚川将投资计划书呈交到仙女总部进行评议,然后由总公司拨款这样滑稽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许刚川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投资权限和投资资金!先期的投资资金是从总西星公司账户上拨过来的,大约为250亿元,这笔资金大部分被用来收购地产。让人可笑的还在于,他的商业投资方案,首先需要的是大批地产,这些地产大都是一些商业大楼,原本是投资公司自己的事情,最终却是由总公司来完成。商业公司租用的店铺完全是总公司的地产,而这些地产有属于总公司直辖的,也有属于北京分公司的,也有属于东林房地产公司的,整个公司的业务和总公司的地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