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周瑜得到曹军讯息后,命令邢道荣率领二万兵马驻守寿春,所部余军十四万皆赴徐州驻守。陆逊闻知曹军兵力众多,派遣陈泰、诸葛诞、全琮、黄祖等将率领十万士兵奔赴徐州,协助周瑜攻防,自与太史慈、杨秋率领六万兵马驻守都阳、下邳。

张辽闻徐州、下邳、都阳消息,见周瑜、陆逊两路大军无暇他顾,命令夏侯淳、吴纲率领五万兵马攻打北海,自与诸将严守营寨。北海为袁谭大本营,北平、襄平、北海三郡钱粮皆聚集于此地,袁谭以北海为其根本。袁谭闻知此讯息后,大惊失色,欲要带兵往救,许攸急止道:“若是此时带兵往救北海,乐陵危矣。乐陵倘若有失,北海与南皮通道断绝,成为一座孤城,必然不能久守。何况乐陵离南皮太近,曹军占领乐陵后,可以直接攻击南皮,南皮亦陷于危急之中,如此大势则去也。”袁谭不从,定要率领大军往救,许攸无可奈何,只好让袁谭、颜良统领五万精兵救援北海。

夏侯淳率领大军到达北海城下,采用程昱密计,使吴纲率领少数士兵出战,引诱守将出城。高览虽然勇猛但是甚少谋略,领兵出战,中其诱敌诡计,离城渐远,为夏侯淳重兵截断归城道路。高览见状大惊,回马与夏侯淳交战,因为心慌神乱,又不及夏侯淳勇猛,未有几合,被夏侯淳一枪刺于马下。

高览阵亡后,北海城中大乱,众官见城中无统兵大将,夏侯淳兵势强大,商议后捧户籍、印绶出降。夏侯淳垂手得到北海降兵两万,皆收编于本部军中。夏侯淳见北海粮草堆集如山,命人运往张辽军营,用来补充大军供给。

袁谭所部到达北海,城池已为夏侯淳所部占领。袁谭见状大怒,率领所部大军攻打城池,夏侯淳依从程昱之计,坚守不战。袁谭攻打几日不下,担心张辽派兵断其退路,率领所部返回。夏侯淳见袁谭回军,遣人间小道报于张辽,又命令吴纲率领二万士兵驻守北海,亲率五万精兵追击。张辽得到讯息,命令张燕、程昱统领兵马防守营寨,自率五万精兵前去夹击袁谭兵马。

袁谭所部行至半途,被张辽、夏侯淳两路兵马夹击,大败溃逃。颜良拼力保护袁谭杀出一条血路,损折士兵若干。许攸闻知北海失陷,担心袁谭有失,命令田丰、文丑率领三万兵马前来接应,救下袁谭一行。北海失陷,河北军损失两万士兵,袁谭此次又折兵一万五千余众。此消彼长,许攸兵寡势弱,固守不攻,乐陵城岌岌可危。

袁尚派遣使者赴周瑜、陆逊处求援,周瑜、陆逊两路大军正与曹真、郭嘉所部在徐州大战,郭嘉计谋,不亚于周瑜,两军在徐州相持日久,互有胜负,周瑜无兵可援。袁尚得报傍徨无计,命令许攸等坚守乐陵。

张辽见久攻不下,又思一计,唤来十余名河北降兵,挑两名能言善道之人,许以重赏,授以密计。两卒被纵逃到乐陵,径来求见许攸,道:“曹军暴虐,河北降兵,思归已久,如今随军前来征战,实不得已而为。张辽军营南门守军,多为河北降兵,众兵联络欲献营门,复归河北。”许攸大喜,查实两人的确为河北降兵,未曾见疑。入夜后,许攸升帐点兵,分派诸将,前去偷袭曹营。

许攸引领重兵杀进营寨,一见却是一座空营,心知大事不妙,又中张辽诡计,连忙回军返城,乐陵已被程昱统兵趁虚袭击得手。许攸连忙率领兵马退往南皮,张辽、夏侯淳两路伏兵突起,许攸所部兵马大败。颜良、文丑、张合等将护卫袁谭、许攸等败回南皮,损折士兵两万余人。

第九十五回 子将复出

乐陵失守后,南皮城直临曹军攻击,河北诸军屡屡战败,军心浮动,士气低落,袁尚召集众人商议。null3z中文田丰道:“乐陵失守后,曹兵不日必然重兵前来攻城,南皮城中尚有兵马十二万,然而易京、北平等地防守虚弱,倘若曹军分军前往袭击,南皮成为一座孤城。可以急发诸郡壮丁,粗训成军,以备急用。”袁尚然之,随命审配办理此事。审配征南皮壮丁,得兵两万,又征北平、襄平两郡,得兵三万。袁尚忧虑略解。

许攸又献计道:“张辽重兵屯于乐陵,平原、北海皆为新下之郡,可以使人潜往两郡,焚毁曹军粮草辎重,扰乱其军心,使其不得急攻,而后徐徐恢复。”袁尚命令许攸挑选北海、新野籍精兵千人,命令两位亲将统率,扮作寻常百姓,潜入北海、平原两郡,意图扰乱曹军后方。

袁熙在代县抵御司马懿大军,知道此时乃河北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与众将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强敌。兄弟、将相之间皆将往昔仇隙搁下,河北人心统一,为袁绍亡后的鼎盛时刻。袁熙虽然损折士兵甚众,手下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