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松赞见太史慈部异乎常态,在前方摆好兵阵,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安的气息,松赞不敢直接催促兵马接战,先是广派细作打探周边情形。吐蕃地大人稀,大军行军消息封闭,关羽向来重视情报工作,派出小分队,抓捕吐蕃细作,因此吐蕃尚未及时回报,中国部队已经按照预定方案,三面大军同时前移,逐渐完成合围。

松赞得到细作报告之时,撤退已经不及,看见中国军队从四方往前挤压,知道大势不妙,命令部队摆成箭矢阵形,往太史慈部冲击,意欲杀出一个缺口,保证大军安全突围。

关羽、姜维皆为足智多谋之人,布置战略之时早已将各种情况考虑清楚,此时松赞统领部下强攻一面,中国其余三路大军迅即派出骑兵,从三面往松赞军阵冲击。

一时间,整个战场乱成一片,太史慈部稳住阵脚,沉着应战,关羽、张飞、甘宁则率领部下骑兵对吐番军阵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松赞士兵对中国兵马已经产生畏惧心理,此前因为太史慈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信心十足,此时兵力倒置,吐蕃士兵士气顿无,被中国精骑冲击一个来回,军阵就现出溃散状态。

松赞见势不好,集结士兵,道:“今我军遭到重围,众军随我军旗行进,勿须与其它部队缠战。”说完,拔出腰刀,率先往前冲杀过去。

太史慈策马立于军前,见松赞气势汹汹,命令士兵摆好冲峰阵形,前面四万五千兵马摆成竖阵,每队一万五千人,后队二万五千人马,列为横阵。

松赞带头杀往阵中,径取太史慈,却见太史慈策马回阵,中国军阵随着太史慈入阵,自动让出一条道路,松赞带兵在后尾随,追到太史慈军阵中。

太史慈退到阵后,勒马驻足,军旗连摆,只见前军三路兵马迅速穿插,将吐蕃入阵士兵拦腰截断。松赞与前军万余人皆被困于阵内,其军后续人马被太史慈前方军阵拦在阵外。

冲峰阵法威力奇大,前军防御,防止敌军冲阵,后军则将入阵兵马包围,以优势兵力集歼敌军。松赞冲入阵中,被太史慈统兵团团围住。松赞见势不妙,命令部下摆成圆形阵形,防御中国兵马围攻,等待援军来救。

吐番兵马因为松赞被困,一齐往太史慈部前军攻击,太史慈部以防御为主,奋力抵住冲击。关羽、张飞、甘宁三将引领部下赶到,在太史慈部苦苦支撑之时,从三面对吐蕃兵马进行强力进攻。

吐蕃兵马前方交战受阻于太史慈,两侧、后军则遭受中国优势兵力攻打,因为整体战斗力远远不如中国军队,因此交战未有半个时辰,吐蕃兵马开始溃散,中国兵马趁势发威,对吐蕃士兵进行残酷的屠杀。

而太史慈在阵内,集结后军兵马,开始对松赞部下进行步步蚕食,松赞身边大多为亲兵,战斗力优于吐蕃其他士兵,因此战况激烈。太史慈见战况虽然有利,但是部下损伤严重,命令亲兵传令,从外围挤压吐蕃兵马,又搬来巨驽等物,对松赞部下进入远程打击。

松赞部此时摆成圆形阵势,人马密集,巨驽一经发射,顿时现出巨大威力,巨驽似标枪般大小,前端锐利无比,为寒铁所制,机簧皆为巨型,威力巨大,巨驽所到之处,吐蕃士兵死伤一串。

松赞冲突几次,均被太史慈率军击回,最后一次统兵冲击,被巨驽击中,高原枭雄顿时魂飞九天。松赞战死后,部下亲兵士气顿失,如无头苍蝇般乱成一团,被太史慈部下精兵逐一分割击杀。

将近天黑之时,战局已经结束,如血的夕阳映着战场上的血籍,尸首横七竖八,令人惨不忍睹。中国士兵正在忙碌收拾战场,救治伤员,部分士兵挖掘大坑,准备掩埋吐蕃士兵尸首。

关羽、张飞两人策马奔至松赞尸首之前,关羽跃下马来,看着松赞死不瞑目的惨状,道:“陛下曾言,倘若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一种合理社会制度,世界上必将远离战乱。想当初松赞驰骋疆场,所向无敌,如此英雄人物,落得如此下场,甚是可悲可叹。”

关羽说完,命令亲兵将其厚葬,亲自手书“故吐蕃王松赞之墓”,又为战死吐蕃士兵手书“高原之战吐蕃士兵合墓”。又命太史慈部护送牺性将军尸骨,运到云南郡安葬,金旋命在云南郡东北处小山上设立陵园,亲自题名,为“吐蕃战役纪念碑”。

第一百八十一回 高原魔王(五)

此战中国以损失二万余的代价,全歼吐蕃主力十五万,基本将吐蕃战斗力摧垮,但是关羽因为坚持不招降败兵,不留一个活口,被吐蕃百姓称为“高原魔王”,小儿闻其名不敢夜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