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金旋立即召集诸葛亮、庞统等入宫议事,商议如何应对东倭水师。诸葛亮道:“夷州水师有周瑜、陆逊两人坐镇,防守必然不成问题,但是我国海岸漫长,防守区域众多,若是东倭突其不意,攻打我国沿海边郡,我军必然疲于应付,国家损耗必众。我认为应当集结合国兵力,在夷州集训,在其国水师练成之前,统领大军与其决战海上,定要一战将其歼灭。否则,时日一拖,后患无穷。”

庞统亦附合诸葛亮之言,道:“元帅之言极是,如今我国北胡、西域、吐蕃、苗疆皆平,西边之国与我国极远,其势力也不足远攻我国;北方已到极北之界;西南方有大山阻隔,东南方安南国百姓不习我国气候,其国兵马向来未曾北上,只有东倭为我国最大威胁,我同意集合国之力一举歼之。”

金旋闻听两人皆说如此,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定要全歼东倭主力,与诸葛亮等商议分派各路兵马。命令各内郡兵马使,留下副将统领两万兵马驻守原防地,其余兵马皆随主将在北海会齐。甘宁、马超、姜维三路大军全部兵力赶赴夷州,由周瑜统一训练,待到兵马适应海战之日,大军杀往东倭,无论多大代价,都要一战而平。

命令下达后,各军纷纷就位,诸葛亮移元帅府于北海,就近指挥沿海兵力,防备东倭军队从海上登陆。黄忠统领兵马四万,关索统领兵马三万驻守北海;关羽、周泰各自统领兵马三万,驻守襄平;魏延、关平各自统领兵马三万,驻守下邳;太史慈、张飞各自统领兵马三万,驻守吴城。诸葛亮又调赵云统领本部兵马两万,高丽路主将高顺统领本部兵两万巡视高丽各郡沿海地区,又动员民兵若干,一齐参与东线防守。

金旋御驾亲征,带领关兴、张苞两将统领虎卫营两万到达夷州,在夷州等沿海边防重地增设火炮,整体提升夷州城池防御能力。

金旋到达夷州之时,马超部、甘宁部、姜维部已经到达夷州,金旋改编诸路大军,任命周瑜为征东军主帅,马超、甘宁、姜维为副帅,贾诩为军师,以原马超部、姜维部三十万大军为中军,每位副元帅各自统领十万兵马,下设八路大军,每路五万人马,庞德、严颜、张合、李严、程普、马岱、全琮、韩当为将军,各领一路大军。

陆逊此时亦在夷州,担任外事司职责,金旋委任其兼任后勤诸项事务,调整全军粮草、船只、器械等事务。

因为金旋对东倭之战特别重视,因此让安全部门加大间谍的安插,搜集东倭国内诸项情报。大军在夷州集训三个月后,东倭国内情况也陆续汇总起来,金旋召集众将议事,商议出兵东倭的细节。

周瑜道:“东倭共有四岛,新王登基后,从南到北,四岛更名为东高岛、东山岛、东流岛、东水岛,四岛中以东山岛最大,东倭王都建于此地。东高岛因为临近夷州,东倭重兵部部署在此地,共有兵力三十万,其次为东山岛,兵力二十万,其余东流、东水两岛驻兵较少,每岛不足五万士兵。其国国民虽少,但是沿用先秦风气,好兵尚武,民风剽悍,全民皆兵,战斗力不弱。南宫复夺位以后,大力改建东倭战船,改善士兵兵器装备,训练兵马,战斗力提升极快。合国兵力虽然不足六十万,但是东倭兵与北胡等兵马不同,善于水战和山地作战,因此诸将与其交手,勿要轻敌。我建议此事应该先避实就虚,攻占其防守力量薄弱的东流岛为基地,然后北攻东水岛,继而攻打其王都所在之岛东山岛,东高岛兵力最多,则留到最后进攻。”

各将见周瑜介绍东倭情况时,神态凝重,料知此战必然不会轻松,全部凝神静听。金旋环视各将一眼,补充道:“与东倭作战,应该做好各种准备,东倭四岛连接,皆以船只为工具,若是船口被焚,等于骑兵无马。因此,此次作战,防守应以保船为要,进攻也以毁船为主。东倭民风强悍,各将勿起怜悯之心,尽杀其男丁,以防其国死灰重燃。此次东倭作战,切勿招降士兵。”

众将齐声呼“喏”,然后根据周瑜指示,做好战前的各项准备,并首次使用研究院新研究的信号弹和孔明灯交流信息。因为此战关系重大,所以金旋将国内最先进的武器皆装备在征东军中军。

此时已到五月,正是用兵之时,各将遵循将令,一齐出海赶赴东倭。此时东倭也探听到中国兵马消息,在中国水师进攻东流岛的同时,东高岛驻军分兵十五万,攻打防守薄弱的夷州岛。

夷州岛守军除了虎卫营两万以外,只有守备五千兵马和两万余民兵,对于数倍于己的东倭军队,金旋丝毫未打退堂鼓,激励士兵,沉着应战,一定将敌军赶回东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