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安南士兵死伤无数。

正在元为聚拢败兵出营之时,四下里火把突起,中国大军已将安南败兵团团围住。元为见势不妙,统领兵马往北杀去,但是中国兵力众多,围着元为军旗,越裹越厚。

大军厮杀一夜,安南兵马渐渐被杀散,等到天明之时,战场上死伤一片,大部分都是安南士兵。元为身边只余有两万余名亲兵,被困于周瑜军营之中,依寨固守。

云吉夫人见城外火光冲天,派人出城打探,知道元为遇伏,不由心神俱失,统领城中兵马出城接应,黑暗里又被中国军队困于阵中。

城中守兵见到城外败兵渐回,打开城门,放败兵进城。不料败兵之中,却有中国士兵和安南降兵夹于其中,突然杀散守门士兵,姜维统领快骑迅速杀入城中。

元为、云吉夫人分别被困,天明时见周边密密麻麻皆是中国兵马,元为知道大势已去,见周边亲兵脸露恐惧之色,长叹一声道:“大势去也。”命令亲兵打开营门,自缚到敌军阵前,向中国主帅请降。

诸葛亮闻讯,命令大军停止进攻,赶到元为请降之处,扶起元为,道:“大王既然举国而降,请随我赶赴长安,陛下英明神武,为人仁义,必然不会亏待于你。”

征平安南,中国兵马共计损伤近十万士兵,得安南降兵五十万,中国远征军兵力增至一百四十万。诸葛亮因为安南降兵数量太多,将其分入各军中。

周瑜部二十万水师兵力不变,马超、贾诩部兵力增至三十万,姜维部兵力增到二十万,甘宁部兵力增至二十万,庞德、严颜、张合、李严、程普、韩当、全琮七将每将统兵十万。

元为战败归降,安南百姓苦难随之结束,诸葛亮统领马超、赵云等部护送元为等族人先行返回长安,让姜维暂且处置安南军政事务,周瑜部回返夷州驻守,因为天竺与安南接界,其余兵马悉数留在安南西部诸郡驻守。

金旋闻知安南已平,将安南十郡合并为五郡,原仰义郡为安南中郡,其余四郡按大略方位,为安南西郡、安南北郡、安南东郡、安南南郡。庞统从国内派遣军政官员进驻安南,从姜维处接管军政事务。

诸葛亮回到长安后,将元为等人暂时安置在国事馆,入宫拜见金旋。金旋闻知诸葛亮凯旋归来,亲出宫门迎入宫中,细询作战过程,诸葛亮一一详述,又将元为举国投降一事细说一遍。

金旋向来仇恨蛮族,询问诸葛亮为何招降元为,诸葛亮道:“安南国人与北胡等国不同,其国百姓因为不习惯我中土气候,向来未曾侵犯中华。目前安南管理皆按中国政制改造,仰慕我国文化建立学校、医馆,百姓文化与中国相近。此次南征,损伤士兵将近十万,若是尽数屠杀安国士兵,恐怕士兵损伤更众。今得安南五十万降兵,攻打天竺令为前军,我国兵力损伤亦少。元为在国内威信颇高,若是斩杀此人,恐怕兵不用心,或者寻机叛乱。元为投降以后,合族迁到长安居住,其部下因为元为尚存,必然不敢轻易叛乱。”

金旋信服诸葛亮言论,厚待元为,封为吴城王,在长安以西划地安置元为族人,又在城中建立一座宅院,为元为居所。元为族人因此在长安生根,后来发展成一个小镇,镇名为安南镇。

元为首次来到长安,一见长安景象,果然与安南大不相同,确实是繁华都市。元为与金旋交谈几次,金旋谈论为何兴兵统一世界,然后改革政制等诸事,元为听后深为折服,写信给诸位降将,让其安心军伍,不复有反意。

元为与金旋相交日深,不仅亡国仇恨渐消,反而因为金旋才学远胜于己,深感不如,与云吉夫人商议,欲将其妹安吉献与金旋。

安吉最初被云吉夫人许配给安尼乐部首领本哈,后来本哈在仰义城外之战中不幸身亡,安吉再无许人,现在跟随元为在长安居住。

本哈为人忠义,在安国国内声名甚好,虽然年龄大过安吉许多,但是安吉深以为得婿如此,非常满意。本哈战死后,安吉曾经为其服丧数日,后来跟随元为远赴中国,才换上新鲜衣物。

云吉夫人深识大体,知道元为此举,不仅为了佩服金旋才学之意,最多的还是因为灭国之君,下场往往悲惨,因此借此事以自保。云吉夫人前去向安吉提亲,不料为安吉一口回绝,后来经过云吉夫人苦劝,安吉无奈之下才答应下来。

云吉夫人费尽心力做通安吉工作,告诉元为,元为大喜,请诸葛亮为媒,择日将安吉送到宫中。金旋在元为提出安吉之时,最初不以为意,后来听闻安吉不允之事,反而提起兴趣,极想见识一下这位美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