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埃国大军开始发动进攻,女皇在看到腾空而起的孔明灯后,知道已经暴露行踪,因此决定以优势兵力攻破以列城,歼灭城中战斗力较差的中国二十万天竺籍士兵。

第二百四十一回 埃国喜缘(六)

严颜最担心天竺籍士兵的心理素质,他与庞德略一合计,以轻松的心态出现在众位士兵面前,谈笑风生。接着庞德的副将无意中泄露出一个秘密,埃国士兵被中国士兵赶得无路可逃,不得不往这边杀来,中国大军紧随于后,最多两三日内就可以赶到。

天竺籍士兵的心理素质的确很差,最初见到埃国主力阵兵城下,黑压压的不知有多少兵力,心中都在打鼓,不去考虑如何御敌,而是盘算能否能够逃得性命。流言最终平息了这些士兵的担忧,当火炮营将十门火炮抬上城墙之时,看着汉族士兵丝毫不以为意的神色,他们最终相信了这种传言,因为中国远征兵马从来没有败过。

天竺籍士兵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战斗力不太稳定,在战势顺利时意气风发,战斗力大幅提升,在战局不顺之时,士气低迷,战斗力迅速下滑。

稳定性也是判断战斗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严颜和庞德采取的这一个措施,正确的把握住了这支队伍的劣势。各军政委此时聚集在庞德营帐中,庞德向他们秘密宣布金旋的军令,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稳定住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各种故事在部队里流传来,都是最近中国与埃国开战后的故事,故事中有姓有名,都在宣扬中国士兵的英雄主义。因为这些故事趣味性很强,在经过政委的刻意宣扬,很快在军军中广泛流传。

政委的职能在此时充分发挥出来,宣传只是一个较浅的层面,与士兵同甘共苦,表现出来大无畏的乐观主义。天竺籍士兵受到主将和政委影响,迅速安下心来。这些士兵眼里,汉族政委都是他们的领导,在大军压境之下,每名政委都没有表现出一点担忧,说明中国大军的决策层有必胜的把握。

士气是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庞德和严颜在这个问题上控制得当,在防御战初期,守军士气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面对城外的兵力雄厚的埃国大军,庞德和严颜两将心中都没有底,他们知道部下擅长打顺势仗,在艰苦的防御战中,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到底在那里?

埃国大军开始发动攻击,中国火炮已经在他们的军阵中炸响,他们不能不进攻,对付中国的火炮,最好的办法是迅速攻克这座城池。

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埃国女皇站在后军,看到炮弹落下时的威力,对亲兵道:“中国军队若是都能配备这种武器,我军根本不可能有还击之力,可惜金旋发展这种武器过于慎重,数量太少,才会给予敌军还手之力。”

埃国大军攻打一天,双方都损折不少士兵。勃里此时献计,学习中国攻城策略,火速打造楼车,用楼车代替云梯攻城。女皇闻言点头,让勃里统领部下连夜砍伐树木,制造百余楼车。

次日清晨,女皇下令大军改变战术,前军先行运土填平护城河,前军借助盾牌掩护,将楼车靠在城边,盾兵在前组成一道防御线,掩护大军登上楼车。

以列城中,严颜负责全盘指挥,庞德正在楼车进攻的城墙上,苦思破解之策。对付这种用巨木制成的楼车,最好的办法是用火攻,然而如何引燃巨木成为实施火攻的一个关键因素。

庞德一名亲兵,曾经做过木匠,心思较为巧妙,见庞德苦思无计,献言道:“将我军巨驽驽箭上裹上棉布等易燃之物,浇上火油以为火驽,必然可以奏效。”

庞德闻言大喜,当即升亲兵为偏将,带领士兵火速准备,城中引火之物随时可以寻到,火油却难以搜集很多,最终这位新升偏将急中生智,索性把菜油搬上城墙,众人一齐动手,瞬间制成火驽无数。

楼车笨重,下边车轮又是仓促间置办,因此运送非常缓慢,此刻刚刚靠近城墙。庞德在城上看到巨驽手已经寻找到射击点,一声令下,万驽齐发,同时击中百余楼车。

埃国盾兵只能掩护运送楼车的士兵,火驽射击楼车上的巨木,盾兵一点办法也没有。火驽上棉布倒满火油,不易扑灭,火势漫延很快。不到两个时辰,埃国费尽心力制成的楼车全部燃烧起来,再也无法用作攻城。

整个上午,两军在楼车上斗智斗勇,战况并不激烈,最后以楼车全部被毁告终。午后,勃里又道:“中国士兵如此绞尽脑汁,破坏楼车,足以说明楼车威力。初次使用虽然被守军破解,若是在巨木上覆上铁甲,不知火攻是否奏效。”

女皇闻言大喜,传令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