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欤�虼艘欢ㄒ��镁褪铡3掳罨��系厝门笥呀�种械�500万股全部抛掉,套现2500万港元。如果说被“双规”是飞来横祸,那么现在新的B股政策则是天降横财。在陈邦华抛货之后,B股市场果然开始下跌,陈邦华卖出了该股的一个历史最高价!

有了这2500万港元之后,陈邦华从事股票投资的信心大增,他准备在这一行做大,让生命再创一次辉煌!他广泛联络以前的各种关系筹集资金,结果他总共筹集到三亿资金,成立了一个国内流行的私募基金;并将其命名为“通才基金”。

陈邦华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凭借其过去在政府的背景,专门在各级政府部门收买内线,靠内幕消息炒作;第二种是狙击已上市的公司,即先锁定一批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通常是所谓戴上ST(Special Treatment)帽子的公司,也就是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监管当局认定有重大问题的上市公司,然后在市场上慢慢收集其股票,等到筹码收集完成后,就去找主管的政府部门,先用包括金钱在内的各种手段把主管官员搞定,让他们公开表态支持其收购这家上市公司。到了这个阶段,他进可攻,退可守,既可将公司收购,又可凭借收购公司的烟幕故意将有关消息让主管官员证实,等股民们对这家公司充满憧憬而抢购这只股票时再逐步出货套现,盈利退出。

陈邦华的运作模式非常成功,到2001年年底,他的三亿资金就增值到五亿,因此他吸引了更多的机构资金,许多已经在股市上圈到大钱的公司也将资金交给他管理,最后他的私募基金膨胀到18亿人民币,他成了叱咤风云的私募基金老总。

官商重组 五(2)

2002年3月,通才基金锁定了一家名为太阳电子的上市公司准备炒做。太阳电子是地处江南省的一家国企,要成功炒做,在江南要找的主管官员是张北凌,可是陈邦华知道张北凌的个性,所以不敢直接找他。有人建议他去找已被提拔为证管办副主任的王道可,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马上通过其高层关系安排他去拜会王副主任。

官商重组 六(1)

陈邦华不知王道可就是王晓野,但王晓野却知道来访者陈邦华是何许人。当有人安排他去见陈邦华时,他一听这个名字吃了一惊,接着甚感荒诞,本欲敬而远之以免麻烦缠身。但有一瞬间他仿佛从陈邦华身上看见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一种冒险欲引得他心里直发痒,所以经过考虑后他答应了这次会面。陈邦华进来之前,他脑子里又浮现出与他在酒店“幽会”的情形,由此联想到电影《教父》和《美国往事》里密谋和谈判破裂的种种戏剧化场面,顿时心生一计。

陈邦华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王道可用转椅的背面对着来客。

“是陈总吗?”陈邦华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但耳熟。

“是的!”陈邦华赶紧回答。可他仍不见人,心里便一阵发毛。他从未见过领导以这种方式会客。陈邦华心慌意乱之际,王晓野的高背椅开始缓缓朝他转过来。

现在他已正面对着陈邦华,但他手中的报纸挡住了面部。接下来的是尴尬的沉默。陈邦华想说什么,又缩回去了。

突然,王晓野如电影镜头的切换一般,猛地将面前的报纸放下,一双眼睛正好和陈邦华的目光齐齐对准。陈邦华当时的那一惊非同小可,他差点叫出声来,嘴张开后了好久没合拢。

“请问,您,您 您是王道可王主任吗?”他的嘴有些哆嗦,目光充满惊恐,脑海里顿时闪过出很多可能性。在“双规”期间,办案人员为了逼他交代问题,早已让他经历了各类稀奇古怪的审讯、安排、暗示和心理折磨,有时甚至日夜不停,所以他本能地以为办案组又来用什么花招来找他麻烦了。

“本人正是王道可!难道您认识我吗?”王晓野问。

“可是,这,这怎么可能呢?您不是曼哈顿证券的总裁王晓野吗?”他已经很紧张了。

“哦,那个王晓野啊!他早回美国了。我叫王道可,是王晓野的双胞胎弟弟,所以长得很像。”王晓野一脸正经。

“可是双胞胎也不可能这么像吧,连声音和眼神都这么像!难道我见了鬼?”陈邦华禁不住自言自语,神情焦虑。他真的怀疑中纪委或检察院又在设圈套让他跳进去。于是他咬紧牙关,干脆什么也不说了,呆呆地站在那儿发愣。这是他最后的也是最坚强的一招,就是闭口不说。

王晓野一看这阵势不对,估计真把他给吓住了,没准拿自己当了纪检委安排的诱饵,于是赶紧笑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