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在大军无法继续入关掠夺之前,朝鲜无疑成为了唯一的选择。黄台吉更需要做出点能够服众的战绩出来。

因此亲征朝鲜已经是迫在眉眨的事情了。

辽东上下,开始疯狂了起来。

十二月底,江西分宜也下起了大雪,在一处学堂内,宋应星正在给学生讲宋代四大家张载的关学。

“张载言,知识获得方式分为“见闻知之,及“德性知之,尔,所谓“见闻知之”即是经历和研读所获得的知识,而“德性知之”是另外一种知识获得方式,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也”宋应星两手空空,不断讲着张载所著的《正蒙大心》,好似能将此书到背如流一般。

没错,宋应星正是那种能够过目不忘的人,而他首推的学术就是宋代四大家张载的关学,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先生,什么是德性?这时一名学姿起身问道。

“所谓德性,出于《道德经》,道德。道德,本意并非指行为上的好坏,这两个字应该是分开来念的,道,即是天道,它幻化一切,代表终极的真实。德,其实就是人天生就具备的知识,那些隐世所讲的修真,就是获取这些知识,以找到真实的自我,脱离愚昧和无知宋应星说到这里,环顾了一圈不太相信的学生们,继续说道:“春秋之时百家争鸣,道家所言的道德,也被儒家所引用,只不过被道家曲解“先生,即道德非指行为,那《道德经》六十五章该如何理解?”这时一个学生问道。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宋应星渡着步,解释道:“此句并非说百姓多智以至难治,而是说:很久以前,擅长治理天下的君王,并非认为自己比百姓更聪明,而是认为自己比百姓更加愚笨。百姓之所以难治,是君王行太多勾心斗角之事,是以难治。故,用勾心斗角治国,是谓国贼俟。不以智谋治国,乃为国之大幸。这是通过长期对比的结论。知道对比结果的方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无比,它能使万物回归到真朴,知道它才能极大的回归自然

“圣人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储,见天道。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就是因为德宋应星总结道。

“啪啪啪啪就在这时,学堂外突然响起了拍手的声音。只见门外站几名身穿铠甲的官军,其中一名身穿官服的百户正微笑着拍手。

“阁下是?”宋应星有些愕然的看着眼前这几个人。

“在下是山东盐运司稽查大队中队长,奉我家将军之命,特来请先生前去山东任职那名百户面色恭敬的说道。

“你家将军是何人?”宋应星不冉纳闷。

“山东总兵,建威大将军赵岩,便是我家将军。”

防:本章涉及一到一些《道德经》的东西小菜只是想让大家认识一下真正的道德经。

其实道德经里面,是蕴藏着很大的秘密的。就如读道德经的人有可能开启过目不忘的能力。这是时代讲坛上的一个专家说的,小菜也研究了一下历史上过目不忘的人。发现宋应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宋代四大家中的张载,其实就是一个亦儒亦道的人。

同时《道德经》并没有愚民思想,只是那个年代的文化还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地步,因此词义被儒家所曲解,被他们当成愚民的武器。

印度教的《吠陀经》,其实也是一本和《道德经》很像的东西,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是上帝,想要找回真正的自我,通过《道德经》就能够实现,如果大家去看《吠陀经》后文的《奥义书》,就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德性了。

不认同的勿姿,那一段不算入数字,可以直接忽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九十四章

“赵岩!”宋应星心中一惊,怎么会是他?

赵岩的名声,此刻在大明已是如雷贯耳,几乎所有精英阶层都知道他的存在,赵岩突然找上门来,让宋应星有些踌躇,问道:“不知赵将军找在下任何职务?”

“宋先生著成《天工开物》一书,我家将军甚是仰慕。将军说了,宋先生到赵家堡担任什么职务任您挑选,月俸最少三百两。”那名稽查大队中队长说道。

月俸三百两,比宋应星当前担任的教谕高出几十倍之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