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朝堂之上尽是些贪鄙之臣,朕又能托付与谁?”崇祯很恨道,再次暴露了他对那些文臣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的确是很正确的,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官僚们已经**到了极点,如何能让崇祯信任。

“赵岩此子若不弃笔从戎,能考中个进士就好了,定是治世之能臣,可惜啊可惜。”深感无人可用的崇祯突然感慨道。提出改革的赵岩,弃笔从戎之后成了他的最大威胁,怎能让崇祯不扼腕叹息。

“陛下,臣有一个人选,应当能当此重任。”杨嗣昌突然说道。

“谁?”崇祯惊喜问。

“登州知府陈钟盛。”杨嗣昌说道。

“陈钟盛,此人与赵岩走得较近”崇祯迟疑道。

“此人虽与赵岩关系甚密,然陛下托于改革重任并无不可。”杨嗣昌解释道,“再则赵岩与圣上相比,他会知道如何抉择。”

“那琉璃镜与纺织器械之事如何办?”崇祯问道。

“陛下即以决定改革商税,纺织器械自可得之,琉璃镜之事,陛下可不必着急,待山东兵员与工匠到达,练出了精锐兵马,便可以武力迫其交出琉璃镜。”杨嗣昌建议道,“此时若将他逼得紧了,容易出乱子。”

“那便如此吧”

海天之间,和煦的旭日从海平面升起,皮岛码头上,一支庞大的船队已经正将风帆拉起,将近八十艘大帆船,缓缓的驶出码头,向东行驶而去。

辽东军步兵第一营、第二营,骑兵第一营,以及山东军骑兵第二营的士兵已经全副武装,准备登陆铁山。

此时的朝鲜,已经被黄台吉弄得天翻地覆,朝鲜王李宗被抓,日日被黄台吉严刑拷打,尝尽了苦头。

朝鲜民众也在黄台吉的强征之下,为黄台吉强渡鸭绿江做着准备,同时黄台吉也做了第二手准备,那便是长期盘踞朝鲜。

黄台吉已经将镶黄旗派了出去,分成若干个小股,进驻朝鲜各个城镇。不过黄台吉这一决定并不是一帆风顺,朝鲜虽然屈服,但那是在黄台吉能撤走的情况下,但现在黄台吉却撤走,反而‘赖在’朝鲜不走,还把李宗抓了起来,这激起了朝鲜官员的反抗。

那些小股清军在朝鲜各城镇的反抗之下,一时竟有许多败退了回来,黄台吉勃然大怒,正想回师征伐时,仅有几艘战船幸存的清军水师来报,皮岛的明军水师正朝铁山南部的半岛驶来。

皮岛离铁山非常近,只有二十多公里,不过皮岛离海岸线只有五六公里,只是没有合适登陆的港口,只有铁山港有足够的深度让帆船靠岸。

船队靠近铁山的港口时,黄台吉已经带着正黄旗、镶红旗,以及孔有德统领的两万汉兵等候在港口,准备予以登陆明军惨重的教训。

上午十点左右,运载着士兵和物资的船队到达铁山的港口外侧,将近四万多清军的注目下,驶向港口。

黄台吉用千里镜看着庞大的明军船队,只见那些大帆船的甲板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全副武装的明军。

就一艘帆船来说,近距离投送的兵员远远比远距离投送的要得多,近距离投送士兵,士兵无需在船上睡觉,补给也不用带多少,一个偌大的帆船内,装个三四千人不是问题,就跟运猪仔没啥差别,不过这样的运输并不会对士兵造成什么危险,因为时间并不长,而且事先也进行过乘船训练,船上更有配备医师。

这些明军鲜衣亮甲,那一个模子般刻出的表情,不带一丝的感情,透露着冷酷与肃杀,这还是黄台吉第一次见识山东军的模样。

“山东真乃是我们满洲的宿敌。”黄台吉说着剧烈的咳嗽了两声,洁白的丝帕上,竟凝带着一些淤血。

“皇上。”岳托急切的叫唤了一声。

“无妨,朕还能撑得住。”黄台吉抬手说道,原本那双肥胖的双手,此刻明显已经小了一圈。

岳托轻轻弯了弯腰,然后看向驶来的明军船队,那高大的帆船并排行驶,船帆在海涛起伏间层层叠叠,那样的场景,让人震撼。

“明军想干什么?直接过来吗?”岳托不解的看着驶来的船队,“简直是太狂妄了,竟敢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强行登岸。”

赵岩派出的船队的确将岸上的清军无视了,直挺挺的驶进了港口,就在清军排列着密集的阵形严正以待的时候,十艘武装商船突然排成一列,船上的炮门直接打开,一门门火炮从里面露出了空洞洞的炮口。

“不好,明军有火砲。”黄台吉心中惊呼,就在这时,只听见轰轰轰的一阵炮响,上百发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