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赵岩看完书信,马上提笔给陈钟盛回了一封信,让他专心改革,尽心为国,无需担忧山东之事,山东军财政自有来源,改革上有难处他会尽力配合,接着赵岩将信件发了出去。

接到赵岩回信的陈钟盛也不客气,当上户部尚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赵岩的军费完全裁减。

赵岩上报的军队是4。5万人,每年需要朝廷下拨81万两,不过每年到赵岩手上的数目,也就只有30多万两。

这点银子赵岩还是不缺的。

同时陈钟盛将玻璃镜的税收提到了20%,作为一种奢侈品来说,20%的税收的确不高,在赵岩看来还是较低,不过全天下人都不交商税,要他交得再高些那也说不过去,20%的税还是能接受的。

玻璃镜这种东西的制造方法,他也无法垄断太久了,因为登莱科技院和登莱大学的一些人已经通过理论,自己造出了玻璃镜。虽然赵岩严令他们保密,但等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成为公开的秘密。

陈钟盛上台就提出了这两项措施,等于是向崇祯表明,他已经和赵岩划清关系,两人只有在从国民的角度出发时才有合作。

崇祯自然十分满意,开始考虑陈钟盛其他的改革意见。

赵家堡举办的山东第一届工商大会也开始了。

开幕的前几天,赵家堡可谓是车水马龙,不断有商人和乡绅乘坐着马车来到赵家堡,算上那些仆从,赵家堡的会馆已经住下了八千多人。

这八千多人住下去,将赵家堡的会馆住得满满的,人们对此次赵家堡举办的第一届山东工商大会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还是冲着那无息贷款来的,还有一些资金充裕的大商,则是来看热闹的,同时也有关注新政策的目的。

在赵岩和赵全两人的主持下,大会正式开始。

这次大会中,赵岩将群策群力加紧写出的《工商规鉴论》发了下去,人手一本,免费发放。

同时宣布了一千万两白银的无息贷款相关申请要求。

只有对山东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以及进行半成品、深加工,养殖等方面的企业,才能申请无息贷款。而养马与造船方面,五年内不征收任何赋税。

地方县镇将免费提供200亩厂房用地,并且给与一至三年的免税政策,并且资产达到一定程度,给与辽东的土地奖励。

并且宣布,工商业全面恢复十税一的制度,对于外省进口的奢侈品进行提税,并对纸张、墨等山东不具备优势的轻工业商品进行提税。

赵岩此举,自然是未了打压外地商品的市场占有量,用贸易壁垒给山东工商业腾出一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市场进行壮大。在技术上,赵岩也给与全面支持。

同时赵岩还下发了山东各县镇勘探出的资源分布数据,及辽东的一些资源数据。

各企业要贷款,必须填写好申请表,申请表当中应当列明生产类型及具体产品,然后提交地方工商局进行审批。

地方工商局必须十天内完成审批,需要上报的项目,派人全程协助办理,地方禁止以任何方式与借口对工厂进行重复检查,以及任何的吃、拿、卡要,如有类似现象发生,可到赵家堡进行举报,查明举报属实,奖励白银五百两。同时工商警察将对企业生产进行全面护航,杜绝流氓地痞滋事、敲诈及诈骗。

官府、军队所需采购,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山东所产商品。另外一千万两无息贷款只贷给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也可向银行贷款。

同时在赵家堡还将开设一家‘证券交易所’,让商人在将资本产业化的同时,能够快速的套现,同时也方便集资。

当天大会开完,那些商人拿着下发的《工商规鉴论》及《工商管理条例》在会馆研读、讨论。

《工商规鉴论》当中对工商业的经营方法有明细的指点,都是赵岩归纳后世工商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对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无疑如同在混沌中看见了实质,在异地贩运的主要商业背景下,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工商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生产环境。

而山东的生产环境,可谓是大明最好的。赵岩花了大钱修了路,现在山东各地都在修路,许多道路已经竣工。

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商品就能继续的运出,商品不仅可以走陆路,还可以走海路,赵岩手上的近海运输船只,现在已经达到了几百艘,虽然吨位不大,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更能走京杭大运河直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