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1/4页)

拥有30票的表决权,则表决时,算为一百三十票。

崇祯派的代表是曹化醇,就军饷方法的方法上,最终确定为下派人员核实各路官军兵员,然后由内阁派出专门人员,陪同一名太监,前往各路发放饷银,饷银按照官军名册进行发放,不经过兵部和武官之手。其余军费则由崇祯自己去决定如何发放和使用。同时下发榜文,任何被冒名顶替领饷的官兵可来京师上访,路费由国库、内帑各承担一半,若经查属实,则武官当斩不赦。

原本并没有太监跟随一条,但曹化醇当场反对之下,加入了这一条,但军饷任由内阁选定人员掌管下发,太监只是在下发时亲手将军饷发递给士卒。

崇祯的意图很简单,只是为了避免军心被内阁收买。但他是支持改变军饷发放方法的,崇祯要改革军事,吃喝兵血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在曹化醇的同意之下,第三个议案也顺利通过。

议会在傍晚时才结束,朱大典回到在京师购买的院落时,接到了赵岩写给他的信件,看完信后,朱大典立即回了一封信,爽快的答应了赵岩的要求,并决定三天后立即启程前往山东。

陈钟盛接到了赵岩的信后,第二天马上找来各党党首商议为一些蒙受冤屈官员平反之事。

这一决定马上得到了各党派的支持。

每个党派,每个官员都有一些好友或者同一阵营的同袍被人打倒,牢里面还关着两百多名官员。

这些官员都是被崇祯给弄进去的。

此时陈钟盛一提翻案平反之事,自然得到了各党的支持。

————————

努力码字中晚上要去喝喜酒下一章会慢一些。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一百六十二章:朝鲜黄金大队

第一百六十二章:朝鲜黄金大队

各党当天回去后,开始起草平反名单,陈钟盛名义上是无党派,实际上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派的台上执行者。

两党在迅速的确定了十几个明显是受了冤屈的官员,迅速的将名单拟好。

平不平反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周俊逸必须平反。至于其他需要平反的官员,则由其他党派提供名单,然后再进行商议及表决。

两党的平反名单基本上是没什么悬念的,而其他党派的名单则要严格把关,那些坐失州县,或者是什么奸人的,是坚决不能平反的。

不过有些党派却错误的认为,这是赵岩在收买他们的人心,准备来个大赦天下,于是把什么人都加了进去。

接下来自然是很悲剧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派只拿出了个十几个人的名单,保皇党给出了三十多人的名单。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名单毫无悬念的通过了,保皇党的三十几个人的名单中,大部分也通过了。

最为夸张的还是东林党、浙党、昆党这几个党派,这几个规模庞大的党派给出的名单洋洋洒洒数十人,甚至一些人还能追溯到嘉靖时期。

人数实在太多,而且口水战也多,内阁不得不暂缓平反进程,每天进行一点,先从关在牢里的活人开始,至于那些什么嘉靖时的,则先放一边好了。

内阁每天从上午议会时,最开始总是打口水战,那些党派争得面红耳赤,若是说得共和党及民主党人感觉有理,那要平反的一般没什么问题了,若是听着没理,那就别想过了,整个内阁,已经被赵岩死死控制了。

而复刊的《大明日报》则每天对内阁的平反进程大报特报,一时各省的目光都凝聚到了平反的问题上。

加之内阁竟给西北三省免税,一时间大明各地的目光一时间都凝聚到了内阁身上。

而在山东,则是一片忙碌之中。

已经进入初冬,但山东上下却是没闲下来,成堆的红薯还没有加工成粉干,因此各地都在加紧加工。

而各地工厂,也未因为冬季到来而停工,很多都在兴建厂房。

自从赵岩砸了那么多的无息贷款下去,再加上科技院拥有先进技术,一时间修建厂房,往科技院里跑的人多了许多。

崇祯十年一整年,涌入山东的人口超过了三百万。特别是赵岩西征后,人口更是源源不断的输入山东。

这些来到山东的百姓,因为山东在大规模的招工,很多便留在了山东,一些则准备移民辽东和朝鲜。

只是最近船只都大多都调遣到日本运输了,而近海运输的船只虽然达到了五百多艘,但多数船只都较小,运输能力还是严重不足,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