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到了十六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河套被封给了鄂尔多斯部,从此蒙古便长久的占据了这一地区。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庭就复套展开了长期的争论,主张复套的代表官员曾铣被逮捕,夏言则被免职后杀掉,复套之议也就这么结束了,至此之后,河套地区也就成了鄂尔多斯部的稳定驻牧地。

而随着明庭的军事败坏,而边防城墙又日益完善,双方的冲突开始减少。

而此次蒙古则是来势汹汹,十三万人浩浩荡荡的朝陕西杀去。结果他们和刚到陕西的03、04步兵旅一头撞上。

顿时边地枪炮之声不绝于耳,蒙古人试图冲进长城,他们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的缺口,结果蒙古人刚开始冲,就遭到了火炮的猛烈轰炸。

明庭修城墙修得最多,以前几乎年年都会下派徭役,陕北的长城被修得很是完善,蒙古人一头撞下来,在03、04步兵旅的防守下,根本无处下口,始终找不到突进到内地的缺口。

蒙古人就这样乱哄哄的在榆林北部晃荡了三天,03、04步兵旅依仗着长城,虽然兵力分散在漫长的边界线上,却是一次次将蒙古人打退。

延妥巡抚听说蒙古大举进犯,连忙召集陕北百姓,前去配合03、04步兵旅防守,现在陕西边军都被裁撤了,延妥巡抚也变得空有其名了,只能调集百姓去帮助山东军协防了。

陕北百姓到达榆林地区后,03、04步兵旅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因为这些百姓开始修复边防城墙的缺口,这让两个步兵旅能够在那些地方抽出手来。

这些蒙古人刚南下,他们老家很快就被秦致远给抄了,他侦查到河套地区蒙古人的兵力空虚,直接架设浮桥渡过黄河,开始搜套。

这次搜套很顺利,河套北部也就剩下鄂尔多斯部的一些老弱妇孺,还有一些牛羊。秦致远带着03骑兵旅把鄂尔多斯部闹的鸡飞狗跳,不出两日,便将所有牛羊马抢到手,高于车轮的男人全部砍掉,然后又飞快的渡过黄河。

他们撤退时,鄂尔多斯部已经不存在了。鄂尔多斯部接到消息的时候,秦致远已经过河去了。

正在南边苦思冥想怎么进关的蒙古人听说后方被袭,而前方又进不去,一时有些骚乱,很多蒙古部落终于意识到,他们进了明军的包围圈。

而河曲渡口,此刻则是一片忙碌。

工兵在河曲快速的架设着浮桥,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将浮桥造好,然后到达河曲的各步兵旅迅速从浮桥通过,进入河套地区。

作战指挥部也来到了河曲,卢象升看真眼前的滚滚黄河水,笑道:“如今蒙古大部被围在河套,我们便能一战定胜局。”

“包围圈还不紧密,必须及时把缺口堵上。”刘恒说道。

“何处有疏?本官带兵去堵。”卢象升自告奋勇道,他知道以宣大兵马的实力,在与蒙古人野战中的发挥远远没有山东军那么挥洒自如,还不如带兵去堵口。

经过商议,最终作战指挥部让卢象升带兵去防守榆林一线,而第二师03、04步兵旅也在这一线防守。

门字型的三面环水地区,由四个骑兵旅依托黄河天险围堵,虽然说河套地区有几处易出易入的地方,但也就那么几处,四个骑兵旅围住这三面还是很简单的。

而门字型下面则是榆林防线,卢象升的五万宣大兵马,加上山东军第二师的03、04步兵旅,更是堵得死死的。

这个门,很快就被关紧了。

渡过河曲渡口的第一师的五个步兵旅并不着急着去找蒙古人对阵,他们先在榆林北部休息了五天。

这五天,负责围堵的单位全部到位,蒙古人等于是困在了一个四方形里面,想出去几乎不可能。

下面就是慢慢清剿的过程了。

休息了五天的第一师,很快拔营出发。不紧不慢的,咬上了蒙古人的主力,反正蒙古人跑不了,他们携带的粮食也撑不了几天。

没有粮食怎么办?

只有杀马了。

没有马匹怎么办?

只能步战了。

所以作战指挥部并不着急,一切都是稳扎稳打,不给蒙古人一点钻空子的机会。

发现被全面包围,且后方被袭的蒙古人,此刻意识过来已经完全晚了,他们退到了鄂尔多斯部的原址上,可是那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帐篷,全被烧了。

牛羊也被抢光了,鄂尔多斯部的族人也被杀被俘,一点补给也都找不到,只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